義大利MMI手術機器人取FDA批准;台灣炳碩、鈦隼為先鋒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4-10
義大利MMI手術機器人取FDA批准;台灣炳碩、鈦隼為先鋒 (圖片來源:網路)

近(9)日,義大利醫材公司Medical Microinstruments (MMI)繼今年初剛完成1.1億美元募資後,宣布其外科顯微手術機器人系統,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創新醫材(De Novo)批准。

台灣也有如炳碩生醫、鈦隼生技等公司專注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並皆有產品已取得台灣食藥署(TFDA)核准上市。

MMI的該儀器名為Symani,能複製外科醫師雙手的動作,且動作範圍再縮小、移動地更平滑,幫助在開放式手術中,執行涉及血管、淋巴管等微小部位的細部手術。

MMI也號稱Symani是目前美國唯一可用於顯微外科重建手術的商用平台,在外科手術中,某些病例可能涉及直徑小於一毫米的血管和淋巴管,例如乳癌相關的乳房切除術或淋巴系統修復術。

MMI執行長Mark Toland表示,取得FDA批准後,這項技術將擴展到美國最頂尖的醫院,可幫助這些醫院擴展可執行的手術項目,增加能執行高難度複雜手術的醫師數量。

Symani先前也已獲准在亞太地區和歐洲部分地區使用,並已在歐盟完成近1千個手術案例。

根據MMI先前估計,Symani在顯微外科手術的市場目前約為每年300萬美元,隨著設備的開發和未來取得監管批准,2028年可增加到2,200萬美元。

2015年成立的MMI,在今年2月底完成1.1億美元的C輪募資,由Fidelity Management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Deerfield Management、Wellington Partners、BioStar Capital、RA Capital Management、Andera Partners、Fountain Healthcare Partners、Panakès Partners和Sambatech。

在直覺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成為市場龍頭後,不論開放式手術(傳統開刀)或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的市場皆越發蓬勃。

根據市場研究諮詢公司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數據,2020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達61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高達222.7億美元,2021年至2028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7.6%。

台灣也有多家開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例如炳碩生醫專注於開發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其「君凱捷複合手術導航系統」已在2022年獲台灣TFDA核准上市,自主研發的「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也在同年取得美國FDA許可,為臺灣第一個獲FDA上市許可的微創手術機器人。

而鈦隼生技也已推出腦部手術導航機器人NaoTrac、拋棄式3D腦部內視鏡KrystoLens,NaoTrac同樣在2022年取得TFDA許可,並於2021年4月取得歐盟CE認證。

參考資料:

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medtech/mmis-symani-microsurgery-robot-secures-de-novo-clearance-fda

2.錢景看好!你該關注的6家台灣醫療科技潛力新秀

3.全球7間受投資人青睞的 手術機器人新創公司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