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攤位展出、湧10萬人次觀展

2022 亞洲生技大展 疫後再創注目高峰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8-31
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典禮

7月28~31日,一年一度的臺灣生技盛事——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Taiwan),以「實體+線上」結合的方式,於南港展覽館二館和線上平台同步展出。現場共邀集來自15個參展國家、超過50家上市櫃企業、550家指標性大廠,共1,500個攤位展出,4日也吸引了10萬人次觀展。

撰文/巫芝岳、李林璦

7月28日,為期4天的臺灣生技年度盛事――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 Taiwan)盛大開幕。

總統蔡英文以影片方式致詞表示,2021年,臺灣生技公司營業額突破7千億新臺幣,較前一年成長近10%,今年生技展以「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Connecting the Asian Value Chain)為主題,也說明了臺灣生技領域日益提升的競爭力。

蔡英文指出,疫情下凸顯了生技產業的重要性;政府正致力修正法規,推動細胞治療與遠距醫療、立法指引再生醫療的發展,並成立基金支持相關研究。此外,疫情也讓我們看到將資訊科技與醫療結合,有助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服務。她也期待,透過持續培育人才,推動更多國際合作及投資,可再創生技產業高峰。

前副總統陳建仁則表示,透過新冠疫情下的檢測、疫苗等研發,各界皆注意到生技產業的潛力。生技產業多年來已是臺灣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不論學研單位、政府與業者,皆合力打造產業生態系,他也期待,今年展會能創造更多國際合作機會。

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今年為新冠疫情下的第三年亞洲生技大展,在「實體+線上」結合的展會中,大會除了規劃15場主題論壇,邀請來自全球108名包括製藥業CEO、投資業者等專家分享外,更有88場公司介紹,及首度舉辦的「多國區域合作論壇(Regional Collaboration Forum)」。

美國BIO總裁兼執行長Michelle McMurry-Heath也透過影片表示,兩年多的疫情下,全球已研發出17項新冠候選疫苗,「在疫情讓我們注意到供應鏈韌性(Resilience)的重要性下,美國與臺灣雙邊,未來也將有更多生技醫藥上的合作機會,期待這項結合科學與工業科技的產業,未來能創造更大的成功。」

展場4日湧現10萬人次

從7月28~31日,為期4天的展覽圓滿落幕,實體加線上共有來自30個國家,1,500人與會聆聽論壇,更有超過10萬人次參觀展覽。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表示,生技是國際化的產業,市場、法規與產品都需要接軌國際,因此,亞洲生技大會不僅可以協助臺灣接軌國際,也能讓國際看到臺灣,讓臺灣成為國際價值鏈上的關鍵角色。

 林治華指出,特別感謝產官學研與法人單位共同支持,包含資誠、台杉、生技中心、工研院、國衛院、中研院、北醫、台康、台耀、廣達、數位健康協會及精準醫療協會等大會論壇共同主辦單位,促成超過100位國內外講者,聚焦後疫情發展、先進療法、數位醫療、供應鏈及投資與區域合作等多達22場主題演講,活絡臺灣的生技產業,使其在疫情下持續成長。

CDMO、再生醫療展區夯

此次展覽特別規劃全新專區「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以及生物相似藥、細胞治療及再生醫療、精準醫療與基因檢測、醫藥與醫材、生技服務、智慧醫療、國際醫藥、製藥設備與儀器、政府學研及新創、產學育成等14大專區。

CDMO專區集結包括台耀、台康、永昕、進階、神隆、啓弘、潤雅、霖揚、聯合、映通等企業,展示包括:細胞株培養、生物藥品開發、臨床測試及原料藥生產製程等一站式平台。

在再生醫療展區,除了多家廠商展出產品,許多代理設備商也大秀先進設備,例如倍晶生技即展出全臺首度引進龍沙(Lonza)之小型細胞治療封閉式製程系統Cocoon,鎖定先進自體細胞治療製程需求。

此外,台灣思百吉也鎖定再生醫學未來新趨勢「外泌體」(Exosome),展出外泌體專用的濃度粒徑分析儀。

今年的國家館區,則集結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波蘭、瑞士、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比利時與義大利等10國實體加線上共襄盛舉。


今年展會規劃全新「CDMO」專區,以及生物相似藥、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精準醫療及基因檢測、醫藥醫材、生技服務、智慧醫療、國際醫藥、製藥設備與儀器、政府學研及新創產學育成等14大專區。(攝影/巫芝岳)


由中山大學、高醫大、義守大學、高雄大學、屏科大組成的南臺灣科研產業化平台,聯合展出五校的醫療創新成果。(攝影/吳培安)


英國在臺辦事處所設立的英國國家館,期待藉由參與亞洲生技大展,讓臺灣更認識英國的醫療創新科技。(攝影/吳培安)


陸續獲得歐美多國核准藥證的藥華醫藥,成為生技展會場民眾的逛展熱點。(攝影/吳培安)


花蓮慈濟醫院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科中心合作開發出「模組化遠距健康照護系統-智慧藥箱」,以群組方式團體管理,其可連結主要照顧者、藥師、個案管理師等,可從遠端掌握患者用藥狀況。(攝影/彭梓涵)


創生醫電以全自主研發的TronViEWER/STROM影像式表面電漿共振量測系統(Imaging SPR Sensor Solution)為產品核心,延伸至晶片製程、表面化學協助導入、多模組量測整合等相關技術領域之產品與服務。(攝影/劉馨香)


核研所團隊研發「腦功能專用平面式正子攝影儀」,解決傳統正子攝影(PET)儀器體積龐大、造價昂貴、需專用檢查室的問題,以專利平移掃描方式,讓病人在一般診間就能掃描。(攝影/巫芝岳)


中興大學教授/前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趙裕展團隊,展出以「桿狀病毒蛋白基因工程」開發的「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EDV)疫苗」,其以昆蟲桿狀病毒為載體,使目標病毒抗原呈現更完證。(攝影/巫芝岳)


於2017年與長庚體系完成技術移轉暨產學合作的世延生醫,展出針對口腔癌新型腫瘤生物標記所開發的體外檢測試劑,該產品可對唾液樣品中的生物標記物進行定性檢測,以輔助口腔癌診斷。(攝影/彭梓涵)


農科院以淨零農業永續共榮、安全農業環境友善、創新農業效率生產等三大主題,推出多項應用於農業生技的創新技術,例如:利用鳳梨葉的纖維製成紙張以循環再利用、智慧養蜂監測系統、鵝出血性腎炎腸炎不活化疫苗。(攝影/李林璦)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