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上消化道出血智慧診治未滿足需求

醫視科技精準微型內視鏡 年底申請上市許可

撰文記者 王柏豪
日期2022-05-20
醫視科技兩位共同創辦人,成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莊喬雄醫師(左),瑞士蘇黎世大學工學博士陳建誠(右)。

消化道出血是整個消化道醫學非常重要的課題,但目前仍欠缺好的診治監控方法。成大前瞻醫材中心Spark課程衍生的醫視科技,抓住了現行三個臨床未滿足需求:急診如何快速判斷上消化道出血的嚴重程度、高風險患者術後即時監控及早期偵測再出血、中低風險患者離院後居家監控。致力以精準微型內視鏡打造各種精準醫療系統,其UGI 監測今年底申請TFDA上市許可。

撰文、攝影/王柏豪


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年約600萬人發生上消化道(UGI)出血,主要發生原因包括消化道潰瘍、靜脈瘤、癌症等病因,此症狀整體診治後的再出血率高達10~15%,每次出血住院中位天數3天,且一旦再出血,致死率會從原本的3.5%提升至8%。

「消化道出血是整個消化道醫學非常重要的課題,以成大醫院為例,每年約有100人胃出血就診,平均每週都有一、兩個病患。」醫視科技共同創辦人、同時是成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莊喬雄醫師指出。

「在醫藥不斷進展下,年輕人消化道出血發生率或許有下降,但對一群年紀大、組織修復時間久、伴隨心臟病或慢性腎臟病等族群,術後再出血的比例很高。」

「然而,目前仍欠缺好的診治監控方法,伴隨老年社會來臨,這些高齡的病患一直在增加中。」莊喬雄憂心。

而本身是機械工程專業背景、擁有瑞士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的醫視科技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陳建誠,則是在2011年成功大學成立前瞻醫材中心後,先是加入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14年因為參與成功大學Spark (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的臨床場域觀察課程,自此走上了從發現臨床未解決需求到自己創業的道路。

聚焦UGI三大現行臨床需求

陳建誠分享,當時在前瞻醫材中心和成大醫工系張志涵教授的引領下,大家從近200個潛在的臨床問題觀察中,先定義問題再找出真正的未滿足需求;再從Idea (想法)產生,一路分析包括從光學、感應器等各種可能解決的科技,又找出技術上需要克服的問題 ; 接著進行各項專利評估、臨床需求意願及銷售市場調查等,最後才真正投入產品研發。

一身技術硬底子的陳建誠因而開發了一套新穎的 UGI 監測系統模型,該系統由可重複使用的微小攝影鏡頭探頭、可穿戴發射器和帶有分析可疑出血指標 (SBI) 應用程序的移動設備組成。

陳建誠甚至不惜以身試驗,讓攝影探頭從自己鼻子插入到胃,在過程中測試其即時成像的可行性,甚至插戴著鼻胃管設備打籃球,以測試開發的器材的舒適度。

該監測系統能夠定期從胃部拍攝圖像,同時分析它們是否存在血液。如果懷疑出血,它會發出警報,醫生可以查看圖像以做出進一步的決定。

2017年,陳建誠與莊喬雄決定創立醫視科技,聚焦在提供上消化道出血診治解決方案,致力開發以微型內視鏡協助臨床精準診治的數位醫療,並抓住了現行三個臨床需求指標:急診如何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