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 揭7成國內生醫CEO認為長期營運需轉型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5-29
PwC《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 揭7成國內生醫CEO認為長期營運需轉型。圖為資誠生技醫療產業服務團隊。 (圖片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日前,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發布了《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轉捩時刻加速重塑》,指出在面臨今年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形勢緊張、地緣政治分裂、生成式AI快速發展等情況下,有71%台灣生醫產業CEO,認為以傳統模式營運,十年後將面臨無法持續獲利的困境,相比全球41%生醫產業CEO多上近一倍。
 
在該報告中,資誠也對生醫業者提出五大關鍵行動建議,包括:「建立長期獲利的營運模式」、「了解影響獲利的趨勢」、「正確運用AI快速發展」、「投入脫碳,永續發展」,以及「提升效率,解放重塑潛力」。
 
對於長期營運,該調查顯示,有35%台灣生醫產業CEO認為接下來一年,景氣將面臨衰退,相比台灣全產業CEO,生醫產業似乎較不看好國內景氣發展;不過,多數生醫CEO仍對自身的營收能力保持信心,高達90%的CEO對未來三年營收有信心,優於台灣全產業的平均值46%,也優於全球生醫產業平均值60%。
 

生成式AI將引變革!生醫產業採用比例仍低

 
針對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調查指出,台灣生醫CEO也和全球CEO同樣認為生成式AI將帶來改革,不過都尚未全力投入並應用這項工具。
 
根據資誠調查,台灣生醫CEO過去一年已採用生成式AI的比例約為15%,以生成式AI改變公司策略的比例為10%;相較於全球生醫CEO的25%(過去一年已採用),和26%(以生成式AI改變公司策略),台灣使用程度略微不足。
 
在生醫產業的各項次產業中,則有高達67%的醫療保健CEO,認為採用生成式AI後將能減少人力,但以研發為主的製藥與生命科學領域,則只有7%認為生成式AI可減少其人力。
 

9成生醫業者已投入永續發展行動

 
在永續發展部分,有9成以上的台灣生醫CEO表示,其已投入至少一項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行動,但相較於全球,台灣生醫產業大多處於計劃階段;而多數台灣生醫CEO (65%)正在進行提高能源效率的行動,與全球生醫CEO (65%)一致。
 
該調查也針對多項氣候相關行動,詢問了CEO公司進展,其中「投資大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是多數台灣(50%)和全球(47%)生醫CEO表示不打算採取行動的項目。
 
資誠生技醫療服務團隊建議,由於全球55%的GDP高度或中度依賴大自然,氣候變遷也將間接對健康造成影響,生醫產業應將大自然風險納入商業模式設計考量中。
 

強化企業競爭力、確立重塑計畫

 
對於影響公司獲利的主要因素,不同於全球生醫產業認為「新科技顛覆」、「政府法規修改」和「客戶需求瞬息萬變」為主因,台灣生醫CEO認為最影響獲利的因素為「來自相關產業的市場新進和競爭者」,其次是「供應鏈不穩定」和「政府法規修改」。
 
調查也顯示,為了創造獲利,有60%台灣生醫CEO表示「開發新產品與服務」是創造獲利的關鍵,而採用內部開發新科技(50%)或從外部導入新科技(45%),也是多數被認為能強化企業競爭力的行動。
 
此外,多數台灣生醫產業CEO表示,企業內部有行政效率低落的問題,尤其以:招募流程(65%)、商業投資審核流程(60%)、薪酬相關流程(55%)為效率最低的事項。資誠建議,可設法簡化招募、讓績效審查流程自動化等,透過新科技取代人員日常工作,以協助釋放資源進行重塑。
 
資誠生技醫療服務團隊表示,雖然台灣生醫產業短期前景受看好,但「重塑」仍是長久發展的關鍵,範圍涵蓋對外商模、營運、和數位架構等。建議業者充分想像未來,以確立合適的重塑計畫。
 
欲知更多詳情,歡迎讀者點選下載《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參考。
 
(報導/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