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環球生技月刊編輯部

生技名人2016產業期許

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16-03-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替代圖

丁詩同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

台灣的生技實力隨著政府政策支持、學研機構的努力與產業的積極投入逐漸提升。今年開始執行的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方案,也將促進我國在發展因應高齡化趨勢的新藥、智慧健康醫材、整合性智慧健康照護、機能型農產與食品科技等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現。

未來在轉譯臨床環境與法規改善、人才培育與國際化鏈結的成效發揮出來後,我國的生技產業一定會成為下一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甘良生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

期許業界能夠早期參與學研單位的新藥研發,加入產業的資源。特別是小分子藥物的篩選時間長且資金耗費高,而學研單位經費不多,若產業界對某一標靶有興趣,應橋接協助學研界做新藥篩選,篩選做得好,下游商化會更順利。

而今年DCB已初步規劃會將旗下蛋白質安全檢測中心(TFBS)衍生出來成為民營單位,該中心過去持續外接蛋白質生物檢測訂單已累積一定實力。希望法人研發單位能在新的一年加速企業化,集中資源提升競爭力與效率,帶動台灣產業研發。


高嘉宏
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師

由於基礎科技的突飛猛進,全球生技醫療產業也相對蓬勃發展,每年都有許多新藥和新檢驗的開發和問世,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在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下,如何發揮一己之所長呢?

由於資金,技術和市場之限制,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應當建立以本土疾病為導向的發展策略,善用本土生醫人才,結合產官學研四大領域,各司其職,共結同盟,才能在全球激烈之競爭下,站穩一席之地,以小博大,用最少的投資,獲取最大的收益,以利國計民生,並促進全體國人之健康福祉。


閻雲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

在台灣,樂見政府與民間對生技產業的重視,生技產業已成為繼電子資訊產業後的耀眼明星,為台灣經濟注入源頭活水,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生力軍。

但生技產業的研發是條漫長之路,需要大量資金與優秀人才投入,且曠日費時才能看到成果。依據美國的經驗,一項抗癌新藥研發,從開始到成功上市,平均約需5至10年,花費數億美金。因此,生技產業的推動,亟需政府與民間攜手,才能克竟全功。

台北醫學大學致力生醫科技研發不遺餘力,如轉譯醫學、新藥開發、生物醫材創新等方面都獲得不錯成果。今後,期待能結合國內外生技醫療產業機構與學者專家,共同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的生技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