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兩岸十大生技新聞回顧

撰文記者 吳靜芳
日期2016-01-2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替代圖

2015年不論在政策、資金以及研發上均有亮點──中國及台灣的政策均表現對生技醫藥產業利多,數個草案及園區開發計畫拍板定案;台灣也在去年首次有癌症新藥獲美國FDA批准通過,對台灣新藥產業鼓舞甚大;而精準醫療、行動醫療等未來的大健康產業趨勢在2015年逐漸從產業暗流浮上政策檯面。本刊整理了2015年兩岸十大生技新聞回顧,這些新聞不僅是過去一年生技產業的發展里程碑,也在在預示了今年生技醫藥產業走向。

整理/吳靜芳 圖/編輯部


研發藍圖底定 生物經濟、生技園區上路

2015年是許多生技政策定調的一年。《台灣生物經濟提升方案》取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將牽引台灣生技政策方向。行政院科技會報表示,生物經濟將整合農業、健康及工業超過兩兆元的三大產業,將「生技」擴大為「生物經濟」規劃資源整合分流。

此外,地方生技園區也在去年紛紛出現眉目。去年10月,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宣佈通過南港車站南側忠孝營區變更為生技產業特定專用區案,將興建臨床前試驗研發的「濕式實驗室」(Wet-lab)及生技產業辦公室,預估年產值新台幣338億元。

南港車站南側忠孝營區緊鄰今年10月啟用營運的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基地將興建生技企業臨床前試驗研發實驗室及小型試量產工廠。

而作為台北市生技產業廊帶中心的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預計啟用後將可發揮研發群聚效應,預估吸引40家企業進駐,產生約2千個工作機會。中研院並將提供研發成果予進駐之新創生技企業,補足目前台北市生技聚落產業價值鏈中,臨床試驗階段之缺口。

中國精準醫療 大型研究陸續啟動

去年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國情諮文演說中,宣佈跨部會的《精準醫療草案》(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啟動。美國開第一槍後,「精準醫療」變成為全球醫療產業最熱門的話題,不僅產業言必稱「精準」,中國政府也大力跟進。中國科技部去年3月召開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表示將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人民幣發展精準醫療。

其中,中央財政包辦200億人民幣,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人民幣。中國科學技術部主持的中國精準醫學重點專項也已獲准在「十三五」期間優先啟動。

今年初,中國科學院也宣佈將啟動「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預計將在4年內完成4,000名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採集,並對其中2,000人進行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組健康檔案及針對重要慢性病的遺傳信號開展預警和干預研究等。

福建自貿區4月掛牌 下轄廈門片區聚焦台灣優勢生技

中國福建自貿區今年4月掛牌運作,旗下佔地43.78平方公里的廈門片區定位為新興產業示範區,面向「海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一帶一路」,將聚焦「對台」,對於兩岸生技合作商機萬分關注。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實施方案》特別指出,「支持廈門與台灣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遊艇等產業領域深度合作。」將生技產業視為十大功能性產業,力求創造千億人民幣的生物與新醫藥產值。

今年5月8日,中國4個自貿區一體適用的《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實施後,自貿區容許數個外商獨資投資項目,並解除中方控股限制。這使得外商投資彈性更大,商業登記也更加便利。福建將部分受理、初審、委託加工、體系考核等許可權下放廈門的生物技術產業集聚區,處理台灣進入中國的註冊審評、檢驗、審批相關手續。

廈門片區也將與鄰近的「廈門生物醫藥港」聯動發展。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集群包含基因工程藥物、疫苗、醫材、診斷試劑、海洋藥物和保健品等,截至2015年9月,已有12家台灣企業落戶。

中國國務院表態 大力支持「互聯網+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