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事件,凸顯台灣器官組織捐贈之產業尚未成熟,醫晟生醫引入美國組織庫的營運服務模式,與再生醫材研發製造之技術,透過符合國內外法規的流程服務,自建台灣第一個組織處理中心,期成為提高組織捐贈率的舵手外,未來能將服務拓展至整個亞洲。
文/陳欣儀 圖/楊傑名
因應去年6月八仙塵爆事件,衛福部耗資2億新台幣向國外採購大愛皮膚,救治多名傷患,也突顯台灣器官捐贈風氣不高等問題。為此,衛福部已計畫,將成立通過美國組織保存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issue Banks, AATB)認證之「國家型皮膚保存庫」。
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Taiwan Organ Registry and Sharing Center)統計,去年國內有264人捐贈器官,共有947名受惠者(此統計數據未列入皮膚、骨骼銀行),器捐與受惠人數雙雙創下近10年新高。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現任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對此表示,器捐者三親等有優先權等候器官移植,開放此政策,及八仙塵爆事件都對帶動愛心捐贈產生發酵效應。
只是,台灣器官組織捐贈之產業尚未成熟,如何引入歐美組織庫的營運以及服務模式,並進一步發展再生醫材研發製造技術,是眼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長年旅居美國,曾任美國組織庫LifeLink Tissue Bank研發主管,現任醫晟生醫總經理的蔡逸洋分享,以他多次AATB年會的經驗,大會不只一次討論「為何亞洲沒有這項產業?」這項產業值得發展,也利他利己,產品又不用做臨床實驗,醫療如此先進的台灣為何沒有人投入?
看到這一項未被滿足的需求,加上台灣內需市場於技術、產品皆缺乏,蔡逸洋毅然決然海歸台灣,帶著美國組織庫的營運經驗,取得LifeLink Tissue Bank的鏈結支援,回台創辦醫晟生醫,並進駐馬偕醫院育成中心,LifeLink Foundation創辦人Dr. Dana Shires Jr.的孫子Dana Shires IV(石天寧)也隨即搬來台灣,加入醫晟團隊。
醫晟第一階段建置的重點就是「符合法規」,除台灣法規外,從一開始的規格、SOP制定等都將以美國為標準,包含捐贈者的檢驗項目、避免致病物殘留、製程、何時取貨、如何驗貨、如何確保包裝產品與保存的品質與效能等,未來也以取得AATB認證為目標。
蔡逸洋返台成立醫晟生醫,引進歐美組織庫的營運及服務模式。
台灣脫軌世界趨勢 組織庫成立勢在必行
蔡逸洋指出,美國組織庫產業有近30年歷史,在美國每年有超過100萬個手術使用人體組織,產值達到30億美元,具有相當規模。他認為,「不只台灣需要這個產業,甚至應該將這個模式推廣到整個亞洲,這是我們團隊的終身志業!」。
「2016~2020年組織庫的全球市場」(Global Tissue Banking Market 2016-2020)報告指出,2016~2020年組織庫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5.24%擴大。
據美國器官供應移植網路(the 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 OPTN)報告指出,隨捐贈者意願提高,美國器官移植在2015年首次超過3萬例,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數字。
但器官移植需求遠超過可用器官供給的數量,美國等待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