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後的生命空白 體壇極力隱瞞的秘密

《震盪效應》揭發美式足球致命風險

撰文記者 陳欣儀
日期2016-07-15
Will Smith與奈及利亞裔醫師Bennet Omalu共同出席今年的舊金山BIO展。(圖/蔡立勳)

總是讓世界球迷熱血沸騰的競技體育賽事,其實暗藏許多血淚秘辛,運動員間無可避免的肢體碰觸,常是造成運動員受傷的主因,電影《震盪效應》描述奈裔醫師揭示了在美式足球激烈碰撞後,留下的慢性創傷性腦病變,是如何震盪許多入主名人堂球員的餘生。而此項研究的批露,也喚醒公眾對運動員安全的重視。

文/陳欣儀


參與職業運動比賽,是美國最主要的休閒活動之一,不僅打造出多元的運動文化,同時帶來龐大的運動產業商機。

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NFL)、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 MLB)及國家冰上曲棍球聯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 NHL)並列全美四大職業運動。

其中,每年市場商機高達10億美元的美式足球,堪稱是美國最盛行的職業運動,每年1月底至2月初舉行的年度冠軍賽「超級盃」(Super Bowl)於今年邁入第50屆,除了是全美收視率最高(約49%)的體育節目,更有150餘國轉播此賽事。

「以前星期日屬於教堂,現在則屬於NFL。」今年3月在台灣上映的電影《震盪效應》(Concussion),更如此形容美式足球已在球迷心中成為一種信仰。

雖然球員在攻防過程產生的爆發力及大量身體衝撞,往往讓觀賽的球迷血脈賁張;但這些碰撞造成的大腦嚴重傷害,卻影響著球員一生。

近年,許多報告開始指出美式足球對於腦部的傷害,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失智甚至死亡,《震盪效應》便揭露了這項看似熱血卻暗藏危機的腦震盪議題。


長期進行激烈衝撞的美式足球員容易罹患慢性創傷性腦病變。(圖/達志影像)

鋼鐵麥可的瘋狂餘生

《震盪效應》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切從有「Iron Mike」之稱的美式足球名人堂球員Mike Webster的故事開始。

Webster在中年時飽受閉鎖性頭部外傷所苦,他在自己的蛀牙上塗強力膠,用電擊槍替自己治療背痛,喪失記憶,捐出所有錢後一貧如洗,餘生則在卡車上度過。

由Will Smith飾演的奈及利亞裔法醫病理專科醫師Bennet Omalu對此感到納悶,他想知道「為何超級球員Mike Webster變得如此瘋狂」。

他在觀察Webster的大腦組織切片時,意外發現了大量異常的Tau蛋白斑塊累積,Tau蛋白影響腦部功能運作,使負責情緒管理和執行功能的腦神經細胞受創。

經實驗推論,在激烈碰撞中造成的腦部震盪,長期下來會造成運動員容易罹患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h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