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Egeland在醫療科技圈的時間迄今長達20年,曾擔任過臨床執業醫師、資深產品經理、商業發展及授權資深總監、公司領導人、創業家等不同角色,特別是在美敦力任職商業發展(BD)職位期間,每年評估的潛在M&A目標公司多達200個。
評估的對象,從尚未獲投的公司到數十億美元資本的上市企業都有,聚焦的產品線價值從1億到20億美元,各個都是年成長10%的產品線,例如電磁支氣管鏡(electromagnetic bronchoscopy)、虛擬大腸鏡(virtual colonoscopy)和機器人(robotics)等。
贏家產品的三個要素:臨床證據、醫療經濟、使用便利
回顧20年來在醫療科技圈中的經驗,Ryan Egeland表示,太早的商品化會破壞所有投資人的價值,因此建議在將醫療科技產品推向市場之前,有三大要素必須要確保。
第一個是「臨床證據」,直白來說,這個產品派得上用場嗎;第二個是「醫療經濟」,其可能會隨著國家和支付者(payer)的政策而略有差異,但最成功的產品會為患者、醫師、醫院、中介服務者和買主都帶來財務效益;第三個則是經常被忽視、卻極為重要的,使用上是否容易(easy-to-use)?能否不需要密集的訓練,也能幫助技巧不高超的醫師達到成功的結果?
「這些雖然看起來是一個成功上市產品顯而易見的要素,但令人驚訝的是,許多獲得創投支持的小規模公司,卻認為他們只要聘用推銷員、花錢打廣告、鼓勵關鍵意見領袖(KOL)為他們發聲,就能快速產生收入,甚至以為策略性買家會知道怎麼幫他們賣產品。」Ryan Egeland說。
Ryan Egeland表示,從他的經驗來看,能夠反覆成功出場、為投資人創造龐大價值的創業家,都會極度專注地聆聽、研究醫師客戶(physician customer)的意見,並根據回饋採取行動,並且在安全及有效性的證明上不走捷徑,嚴格地關注生產程序的品質、重視FDA的要求以及臨床證據生成等。
除此之外,Ryan Egeland也建議,應該要重視銷售代表(sales representative)的意見,把他們當成跟醫師客戶一樣重要,因為他們在美國的醫院和醫療科技市場,扮演著支持客戶、找出需求、凝聚大量第一手實務知識的關鍵重要角色。
他認為,有些醫療科技公司、甚至是企業的M&A團隊,會假定成功上市只要靠著一些醫師KOL的正面回饋,卻沒有問過銷售代表的意見。
「有時候,這些上市產品會走得不錯,但更常無法達到營收目標、虛擲資金,投資人面對公司估值不如期待也只能妥協。保持謙遜、聆聽客戶的意見——包括醫師和銷售代表,這是我的經驗中,要讓產品成功上市最重要的建議。」Ryan Egeland說。
如何促成一場好併購、成為大廠青睞收購對象?
讓產品成功上市之外,另一項醫療科技公司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被大廠收購?Ryan Egeland表示,他經手過的收購案規模,從1億到3億美元的嵌入型收購(tuck-in),一直到超過20億美元的大規模收購,都是為了將利益最大化。
「不過,外界可能會以為,大公司的併購決策都會以合理、直覺、有效率的過程直線進行,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不僅是收購對象、付出成本需要仔細的評估,公司內部的不同部門,可能為了資本和交易核准,發生資源競爭,有時候收購得來的產品線該歸屬哪個部門,也不易區分。」Ryan Egeland說。
Ryan Egeland也指出,做為一家目標是被併購的公司,想要從外部改變或影響大公司的程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過,的確有一些戰略能夠促使好的併購發生,例如和投資銀行社群(investment banking community)打好關係。
「好的banker對於幫助企業M&A團隊找到標的公司,有效地主導併購程序的進行,並促進有效的盡職調查程序(due diligence),獲得最完整可靠的協議合約,幫助所有當事人(parties)。」Ryan Egeland說。
不過,打造一個贏家產品(winning product)依然是王道。「打造安全有效、使用簡單的好產品,而且給付路線快速且明確的公司,一定可以吸引到大公司M&A團隊的目光。雖然乍聽起來理所當然,但令人驚訝的是,實際上有許多醫療科技公司成立以來,吸引了一輪又一輪的資金,卻對他們的目標沒有清楚的路線。」
Ryan Egeland指出,雖然還有其他與價值創造相關的因素,例如競爭門檻、智慧財產權、製造量能、法規風險、資金效率等等,但與這些因素相比,產品跟市場的契合度,才是真正促使併購發生的關鍵因素。
(報導/吳培安)
國際醫療暨高階醫材投資論壇
⏳會議日期:2023年6月7日 下午14:00(13:30開始報到)
⛳會議地點:台北國泰萬怡酒店-2樓杜鵑聽(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6號)
✋報名網址:https://news.gbimonthly.com/tw/activity/show.php?num=1146
⛅主辦單位:Amed Ventures
來自美國矽谷的高階醫療器材創投Amed Ventures,專精於高毛利及高成長的微創手術醫材及醫材製造代工CDMO產業投資,透過投資串連上下游產業鏈,致力於深耕美國市場並鏈結台灣產業,接軌國際醫材主流市場。
長期致力於投資高階微創手術醫材及醫材製造代工的Amed Ventures,特邀請Amed Ventures執行管理合夥人戴元瑋、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Crossfire Medical執行長Dr. Ryan Egeland,分別就微創高階醫材、醫材製造代工、智慧醫院、以及醫療器材公司如何創造價值等主題進行深入分析,提供產業最堅實與嶄新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