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燕山於致詞中表示,遠距醫療和高齡科技產業是政府在疫情後的發展重點,而要推展這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醫療科技和醫材。他也表示,今年展有逾百個攤位、產業參展踴躍,展現臺灣將科技融入醫療的成果,期待藉由本次論壇與醫療專家對話,讓聽眾了解高齡科技產業的需求所在。
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燕山。(攝影/李林璦)
臺大醫學院北護分院院長陳永銘分享科技在衰弱症上的應用,他指出,大家都希望健康餘命越長越好,而會不會失能,取決於有沒有共病症、衰弱症,衰弱症並不是老人專利,若是有肌少症、疾病加上缺乏營養跟運動,只要一有壓力事件(如跌倒、譫妄)發生,就會增加照護需求。
陳永銘表示,及早鑑別出衰弱症,就能及早預防,因此,在評估衰弱症上,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取得加拿大授權,翻譯出繁體中文版的臨床衰弱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 CFS)。
此外,北護分院的衰弱及肌少症整合照護門診,更發展出電子衰弱指標(eFI)評估平台,透過68個問卷問題與12項測量項目,檢測直線行走速度、握力、身體組成、3公尺來回、5次坐站測量等等,來評估認知與情緒、共病症、營養與生理、跌倒風險、活動與溝通等項目的風險因子,可作為客觀/主觀身體衰弱、骨鬆衰弱、綜合衰弱症的診斷依據。
陳永銘指出,為了驗證電子衰弱指標的評估,臺大進一步在65~80歲社區老人健檢中,追蹤427位民眾2年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發現,電子衰弱評估指標與臨床衰弱指標、Fried五項衰弱指標(Fried Frailty Index)相比,在跌倒、急診就醫、非預期住院、綜合不良事件的預測上,都比傳統的量表鑑別度更好,未來十分適合放在社區據點提供衰弱症檢測,讓民眾及早進行運動復健與營養優化的補強,避免失能,才能享受健康快樂老年生活。
臺大醫學院北護分院院長陳永銘。(攝影/李林璦)
亞東紀念醫院副院長張至宏,分享亞東醫院以疫情為契機的智慧轉型成果。張至宏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病人在隔離防護下,醫護人員無法頻繁進出病房、或依原本模式聽診檢查,因此亞東醫院在2022年成立重症戰情室、導入即時影像視訊監測系統,並建立「智慧型重症呼吸照護防疫隔離場域」,導入大寬頻系統及多項科技產品,包括電子聽診器、數位五官鏡、生理訊號傳輸系統等,加上物聯網串聯,實現無接觸式照護。
張至宏指出,由於亞東醫院承接新北市的檢疫及照護任務,面對病患需求激增的挑戰,亞東醫院在遠東集團、微軟等資通訊(ICT)企業的助力下,加速了大數據AI及數位科技應用,包括:預測轉院治療風險系統、遠距診療平台(視訊確診及開藥診)、雲端AI智能護理師、抗病毒藥開立決策輔助系統等。
迎接後疫情時代,亞東醫院也未停下數位轉型腳步,例如參與全球健康研究網絡平台TriNetX、臺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以及建立智慧教學平台、製作各科部電子書、Go Mobile智慧醫療護照等院內系統,並將遠距醫療的經驗,繼續實踐在出院後照護、緊急醫療、健康資訊和國際醫療的應用上。
目前,亞東醫院也開發出多項創新AI專案,包括:鼾聲預測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麻醉風險預測系統、AI偵測嗓音疾病、燒燙傷/褥瘡傷口AI識別系統等,歡迎業者洽詢技轉。
亞東紀念醫院副院長張至宏。(攝影/李林璦)
高雄長庚醫院藥劑主任陳銘鴻指出,臺灣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第一名是藥物事件,其中有60%是人為造成,因藥師在藥品補充、調劑、核對與發藥上大多都是人工作業,作業負荷量很大。
陳銘鴻表示,高雄長庚是全台第一個導入裸碇3D影像辨識系統的醫療院所,加上智能倉儲管理系統,可以讓本來需要三條碼、四步驟的補藥流程,簡化到只要一條碼、一步驟就可以完成補藥,更導入AI自動學習,協助快速建置藥品資料庫;而針劑藥品自動傳遞系統則是應用工業垂直旋轉料架,自動傳遞藥品,將以往的平面多處調劑,改變成為立體定點調劑,達到以物就人的新形態作業,同時也導入自動定位比對,達到用藥閉環管理。
陳銘鴻分享,智慧化系統導入至少取代了一半的藥師作業流程,讓原本每天要看七千多顆藥減少75%,改善了77%藥師工作量,針劑藥品自動傳遞系統更讓原本要看六千多瓶針劑減少了100%,進一步運用骨骼肌肉疼痛量表來實際評估藥師的健康狀況,發現智慧化流程可顯著改善藥師頸部、左右肩、右手手腕的骨骼肌肉痠痛;此外,對病人的用藥安全也更好,給藥正確率達100%。
高雄長庚醫院藥劑主任陳銘鴻。(攝影/李林璦)
身兼台灣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協會理事長的埔里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陳恆順,分享如何運用智慧醫療,消弭健康不平等。陳恆順表示,埔基是南投第一家區域教學醫院,也是當地的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其服務範圍許多都是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地區,且老化程度也是全國第三名,因此特別著重在偏鄉照護及巡迴醫療服務的發展,可說是高齡化產業科技很好的驗證場域。
陳恆順分享,埔基最早是從1997年起啟動仁愛鄉加強醫療保健服務計畫,以距離衛生所最遠的4個村落作為計畫實施場域,特別強化村落的內科、牙科及眼科巡迴醫療的品質及頻率,並規劃夜間門診及急診服務,改善緊急醫療照護系統。其後20年間,埔基在國家政策計劃支持、臨床需求和科技發展下,逐漸完善遠距醫療。
現在,埔基已經可以透過虛擬專用網路(VPN)、醫院資訊系統及影像擷取傳輸系統(HIS/PACS)整合電子病歷、醫學影像、視訊看診、生理數據等四大服務,與醫療站、衛生所形成串聯網路,再加上配有4G/5G的醫療巡迴車幫助病患就醫,完成遠距醫療服務整體架構;而包括生理量測、電子血壓計、院內儀器監測及生理量測設備,迄今也在持續發展中。
埔里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陳恆順。(攝影/李林璦)
北醫附醫行政副院長蕭淑代分享,對於醫院來說,藥物的庫存金額非常高每月平均高達1.1億元新台幣,此外,藥物種類多又雜,醫師的緊急用藥處方(STAT)開立到拿到藥的時間需要長達94分鐘,一天又還有高達50件的急件領藥,甚至還有高達14.5%的退藥率,都是藥劑部面臨的挑戰。
蕭淑代表示,北醫附醫是全國第一家全院配置自動調配藥櫃(ADC)的醫院,搭配上自動倉儲系統(Carousel),可以做到零等候、零對點、零走動、零退藥、零錯誤的「五零藥局」,單筆取藥僅需7秒、緊急用藥1分鐘可給藥,且不須點班、交接鑰匙,降低66%急藥傳送需求,退藥量減少99%,調劑、給藥的錯誤率降低至0。
蕭淑代分享,下一步將把ADC應用拓點到聯合檢查中心、血液透析室中。此外,北醫也關注慢簽領藥的患者,據統計,有5、6成的慢性病人會服錯藥、服錯藥量或不服藥,因此引進VBM智慧藥盒,可以配好28天份的藥盒,藥盒封膜上都有藥品資訊、服用時間,對於慢簽及多種用藥的患者來說,能讓90%患者能正確服用藥物。
北醫附醫行政副院長蕭淑代。(攝影/李林璦)
在綜合討論中,台灣河淳(KAWAJUN)王家慧經理也與陳銘鴻、蕭淑代2位講者,對談自動化藥品管理的經驗。王家慧也分享,台灣河淳的貨架、推車及相關設備比起自動化,更聚焦在「省力化」,幫助藥劑師在補貨、清點的過程更加輕鬆,減少因長久姿勢不良或反覆動作造成職業傷害的風險;此外,台灣河淳在藥局到照護中心的運送過程,也設計了交換盒產品方便點交,節省專業人力需求。
綜合討論中,台灣河淳(KAWAJUN)王家慧經理也與陳銘鴻、蕭淑代2位講者,對談自動化藥品管理的經驗。(攝影/李林璦)
(報導 / 李林璦、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