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

台生醫研發製造量能充沛 搶攻疫後供應鏈商機!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7-2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主辦單位)
今(29)日,由「亞洲生技大會(2023 BIO Asia-Taiwan)」第三日論壇中,由工研院協辦的「跨界拓展全球生技生態系」議題,邀請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嬌生集團旗下手術器材子公司Ethicon 內視鏡和能源研發副總Sipra Bond、Ethicon供應鏈副總Arthur Stephen與大瓏企業董事長劉惠珍、安永執業會計師王彥鈞,從全球最新的醫材研發趨勢中,探討如何鏈結全球供應鏈。

(圖片來源:主辦單位)

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戴建丞在致詞中表示,臺灣醫療器材產業從基礎醫療消耗品和醫療家具起步,其後轉向家用醫療器材,現在則是加速邁向智慧醫材研發;莊曜宇也表示,如何整合臺灣半導體、電子及資通訊(ICT)的優勢,以及委託製造經驗與量能,同時推進跨領域合作,是建立臺灣生醫生態系的重要議題。


(圖片來源:主辦單位)
 
美國在臺協會(AIT)商務官Jeffrey Dutton也在致詞中指出,美國不僅是臺灣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最大的海外投資國家,在醫療照護上也是長期合作、互相學習的夥伴。他表示,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下,雙方已經展現出在醫療供應鏈上的緊密關係,臺灣是美國在呼吸器、個人防護設備(PPE)、診斷器材上可靠的供應國,未來也會繼續加速在臺的生醫研發和投資合作。

 

莊曜宇:臺灣具充沛生醫研發量能 是亞洲最佳合作夥伴 

 
莊曜宇於其演講中指出,臺灣已經有超過2,300家生醫公司、157家學術機構,客製化製造方面則有145家PIC/S GMP廠、653家ISO 13485認證廠,在臨床研究方面,也已經有694項由產業發起的臨床試驗,其中有多達536項來自國際,生醫量能相當充沛。
 
作為國內跨領域的開放創新基地,工研院也透過在新竹建立的兩個院區,結合周遭醫學中心、研究型大學、研究機構能量,衍生出212家公司,並支持了157家新創公司的發展,也在北美設有海外公司、在歐洲和日本設有辦公室。
 
最後,莊曜宇表示,臺灣有國家級政策支持精準健康、具創新性的醫療照護中心(hub)、結合聚落與人才的全面生態系,這三大優勢讓臺灣成為海外國家在亞洲區域的最佳合作夥伴;工研院也會繼續致力於加速技術落地應用,邁向2030年智慧生活、品質健康、永續環境的創新願景。
 

Sipra Bond/Arthur Stephen:攜手Biodesign、臨床醫師、營銷團隊、供應鏈 創醫材最大價值

 
Sipra Bond分享,Ethicon是由手術縫合線起家,成立已有100多年歷史,過去以來Ethicon都秉持著以滿足患者需求、降低產品成本、並與外部合作提升產品開發成功率的制勝文化來經營公司。
 
Bond分享Ethicon在創新上的策略,會與加州史丹福大學創立的Biodesign合作,在挑選最未被滿足的需求上,會邀請臨床醫師參與,同時Ethicon的營銷團隊也會進一步評估商機,在這個過程中團隊也會不斷依臨床結果的變化,決定產品的「do」或「not do」。
 
他也分享Ethicon在這樣架構下成功開發的可彎式電動腔鏡切割縫合器Echelon Flex,其設計可在狹窄的血管空間中執行更細膩的動作,因此提升醫師更精確的手術。
 
Arthur Stephen則指出,醫師在執行手術中,提升手術成功的關鍵,多數會取決於其使用的手術器材,因此Ethicon也會確保提供醫師的是最高品質的醫材。
 
然而前兩年疫情影響,使供應鏈出現挑戰、交貨時間拉長,即使目前疫情已趨緩,但供應鏈問題仍未完全解決,不過過去以來Ethicon就有導入長期的數據,可以提前透過分析預知供應鏈問題,以調配減輕損失。
 
會後的綜合討論,由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顧問林啟萬主持,並邀請Sipra Bond、Arthur Stephen、大瓏企業董事長劉惠珍、安永執業會計師王彥鈞與會,除了分享創業成功經驗,也針對全球供應鏈合作與趨勢提出見解。
 
(報導/彭梓涵、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