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研究:胞外囊泡表面蛋白 有望早期偵測肝癌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2-08-0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UCLA研究:胞外囊泡表面蛋白 有望早期偵測肝癌
近日,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強森癌症中心(Jonsson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領導,5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團隊,開發了一種評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表面蛋白的新技術,其區分早期癌症和肝硬化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5,有潛力用於早期檢測肝細胞癌(HCC)。研究在7月31日發表於《Hepatology》(肝病學)。

這項實驗性的技術,用於測量和評估稱為胞外囊泡的奈米粒子,它們會由正常細胞釋放,但有更多是來自腫瘤細胞和腫瘤微環境中的細胞。

研究團隊針對肝細胞癌的胞外囊泡(HCC EV),開發了簡化的表面蛋白測定法(surface protein assay),能夠在400μL的血漿樣本中,剖析和量化HCC EV的8種亞群。

該方法由兩種技術組成,首先是使用其專有的「Click Beads」(經methyltetrazine修飾的微珠),以共價化學為原理來純化HCC EV;再來,以多重即時免疫PCR (immuno-PCR),對HCC EV的亞群進行量化。

UCLA強森癌症中心研究員Hsian-Rong Tseng表示,研究團隊根據HCC EV表面蛋白測定特徵建立數學模型,以區分早期癌症和肝硬化,並根據國際肝癌學會的生物標記開發指南,進行早期肝細胞癌生物標記的第二期研究。

該生物標記研究包含106個訓練樣本(training cohort)與72個驗證樣本(validation cohort),結果顯示,區分早期癌症和肝硬化的敏感性為91%、特異性為90%,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為0.95,有相當高的鑑別力。

研究團隊認為,HCC EV表面蛋白測定法具有巨大潛力,有朝一日將可能成為帶有肝硬化的高風險患者,快速、高靈敏且負擔得起的早期肝細胞癌檢測,改善患者的預後。研究團隊計畫在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中,進行該方法的優化和驗證。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高死亡率的部分原因可歸咎於大部分患者在癌症晚期時才被發現。不幸的是,目前的肝臟超音波檢查準確性仍然很很低,靈敏性在60%到70%之間,特異性為90%,亟需要開發用於早期偵測的非侵入式檢測方式。

Hsian-Rong Tseng表示,腫瘤相關的胞外囊泡,在疾病的相對早期階段就已經存在於血液循環中,並且在所有疾病階段都可以輕易獲得。胞外囊泡裝載的貨物包括反映出腫瘤起源的蛋白質、DNA、RNA、代謝物和脂質,使得將胞外囊泡開發為癌症生物標記,是相當有吸引力的。腫瘤相關胞外囊泡分析,被認為是一種新興的非侵入式「液態活檢」癌症檢測。

參考資料: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0805/Extracellular-vesicle-based-surface-protein-assay-likely-to-lead-to-a-better-way-to-detect-early-stage-hepatocellular-carcinoma.aspx
論文:https://aasld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ep.32692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