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Nature》論文造假風波:通訊作者承認竄改數據、將撤回論文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6-07
阿茲海默症《Nature》論文造假風波:通訊作者承認竄改數據、將撤回論文 (圖片來源:網路)

2022年,一篇阿茲海默症關鍵論文涉嫌數據造假的消息轟動全球,該論文可說是證實「β類澱粉蛋白(Aβ)為阿茲海默症病因」的關鍵文獻,若實屬造假,恐誤導了科學界十多年來投入的研究。近日,該論文資深作者,明尼蘇達大學(UMN)雙城分校的神經科學家Karen Ashe,已公開承認該論文部分圖像確實經竄改,同意撤回這篇2006年發表在《Nature》的研究。

2022年7月,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評論首次指出,2006年Karen Ashe等人發表在《Nature》的論文有造假嫌疑,隨後直到2023年中,許多科學家陸續在出版後同儕審閱網站「PubPeer」,指出該論文多張實驗數據圖可能造假。

這些數據被「竄改」的痕跡,包括多張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的冷光和螢光顯影圖上,提高影像對比後可看到清楚的剪貼痕跡。

近日,Ashe終在PubPeer上回覆這些評論,她表示,雖然她直到兩年前才注意到這篇2006年發表的論文可能涉及圖像竄改,且這些操作「並沒有改變實驗結論」,其團隊也在近兩年來成功重現研究中的主要數據,但她身為資深作者和通訊作者,確實應對此承擔最終責任。

Ashe在寄給《Science》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Nature》「拒絕發表」他們期望對該論文提出的更正,因此,撤回論文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該論文目前已被引用了2,500次,可說刷新了撤稿論文中曾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紀錄,

長期以來,β類澱粉蛋白一直被認為和阿茲海默症高度相關,但科學家一直無從證實其為阿茲海默症的致病原因,或是罹病後的症狀結果,直到2006年這篇論文,明確指出一種名為Aβ*56的β類澱粉蛋白,存在於經過基因改造的小鼠體內,這些小鼠會出現類似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且隨著小鼠認知功能的下降,而Aβ*56會逐漸增加。該團隊也證實,注射Aβ*56的大鼠會出現記憶缺陷。

這篇論文經造假的報道發表後,許多曾引用該論文來支持自己實驗的科學家,開始質疑Aβ*56是否能夠像這篇論文中所描述的,能如此容易地被檢測到,並純化而出;有些人表示,對和這篇論文相關的β類澱粉蛋白致病假說產生懷疑,但也有科學家認為該假說仍舊可行。

印第安納大學神經科學家,也是《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編輯的Donna Wilcock表示,該論文中被竄改的證據相當明顯,但竟然花了兩年才做出撤回論文的決定,其實讓她感到遺憾。

不過,目前該論文第一作者Sylvain Lesné尚未對此提出回應,其目前仍是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校方自2022年6月以來,也一直因此論文造假風波在調查其工作,不過尚未作出回應。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researchers-plan-retract-landmark-alzheimers-paper-containing-doctored-images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