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後疼痛到底怎麼辦?」
許多帶狀疱疹病患發病後,身體皮膚一些部位出現一群群如帶狀的紅色丘疹,接著轉變成水疱和膿疱,劇烈的疼痛之外,可能還伴隨發熱發冷的現象,即使看了醫師並使用抗病毒藥物和止痛劑對抗治療後,一週後疼痛部位慢慢結痂,紅疹也慢慢消失了,有些病患留下部分疤痕,但更多病患疼痛始終無解,特別是高齡的患者尤為常見。
疼痛麻醉醫學權威教授、前台北榮總總醫院副院長,何善台退休後仍然在台北榮總兼任教授醫師及高醫大附醫麻醉教授,他說:「到現在,還是沒有直接治療帶狀疱疹的藥物,帶狀疱疹後疼痛的後遺症,更是讓許多病患痛苦難堪,長年需要尋求醫師協助對抗疼痛!」
何善台表示,醫學上對帶狀疱疹後疼痛(PHN)的病理生理學雖有瞭解,但依然所知有限。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得到帶狀疱疹,如兒童普遍都得過的水痘,也是其一。
帶狀疱疹和水痘都是由同一種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會終身潛伏在脊椎的神經叢裡,一旦年紀大及免疫力變差時,病毒一活化就發病而引起帶狀疱疹。一般好發在50 歲以上的健康老人,而60 歲以上老人的發病風險更較年輕者高出8-10 倍。
「帶狀疱疹已經是高齡社會非常需要重視的一個疾病!」何善台強調。
他說明, 急性帶狀疱疹患者的皮膚會發炎且部分失去神經。最初發炎過程持續時間因人不同,有人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原因,是因為神經纖維受到帶狀疱疹病毒侵犯後受傷害,產生不正常的神經衝動而引起感覺變化,進而以疼痛的方式表達。
這種疼痛有時如刀割般,即使輕微風吹刺激,也會劇痛無比。一旦病毒侵犯到運動神經、臉部顏面神經或三叉神經、臀部周圍薦椎神經等,常造成部份的肌肉無力、痲痺,嚴重還可能會造成角膜炎、結膜炎、視網膜病變、大小便失禁、甚至併發腦膜炎的危險。不論哪一種疼痛形式,一旦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變成長期疼痛,會造成很多身心的障礙,特別是睡眠障礙或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何善台表示,迄今沒有藥物可以清除頑固的帶狀疱疹病毒,2014年時,曾有一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治療口服新藥EMA401,但這項新機制新藥在二期臨床試驗後就終止開發。現在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治療指引的一線口服用藥,也都存在療效有限或副作用的限制,傳統止痛藥也無法完全幫助嚴重慢性神經性疼痛(按疼痛量表評估4級分以上)患者。
「醫學上非常渴望找到為病患提供『有意義解決疼痛問題』的新方法。」何善台說。
目前,市面有含5% lidocaine(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藥的疼痛貼布,但貼布移除時的疼痛以及無法使用於不平滑或結痂的皮膚表面,特別是頭頸部特定區域的患者。
國內專注新劑型利基藥物開發的竟天生技公司,已經針對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問題臨床痛點,開發新劑型止痛噴劑,以特殊高分子的配方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讓藥物快速滲入皮膚內,形成一個儲藥槽,再緩慢釋放藥物,達到麻醉止痛的效果,可避免口服藥物的嚴重副作用外,配方刺激性低,更可廣泛使用在全身不同部位。
該藥物目前特定針對緩解頭頸部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病患,正在台灣的三軍總醫院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收案中,盼期待提供病患治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另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