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尖人才密度集中 「中國科學院」躍升高被引學者池
科睿唯安表示,今年名單中美國共有2669人次入選,仍為今年榜上第一名,不過美國從2018年引用次數占比在43.3%,近幾年美國引用人次正在下降中。
而排名第二的中國,共有1275人次入選,中國也從2018年的9%引用占比,在近5年中翻至17.9%,成長一倍之多。
科睿唯安指出,目前,入選者最多的前5個國家和地區,占名單總數的72.6%,顯示頂尖人才的地域分佈高度集中。
科睿唯安也進一步觀察上榜研究者的所屬單位,擁有全球高被引學者人次數最多的機構為中國科學院,共有270人次上榜,其他排名較前面的政府和公立科研機構還包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105人次)、德國馬普學會(59人次)、美國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49人次)和美國博多研究所(27人次)。
台17位研究員上榜 臨床醫學、跨領域人才學者輩出
在台灣方面,今年也有17位研究學者入榜(見榜單),包括:台大癌醫中心鄭安理榮譽院長,他曾擔任過全球全新肝癌合併療法計畫總主持人,領導肝癌晚期治療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台大癌醫中心楊志新院長/教授,近年除了臨床醫學研究外,他也致力提倡精準癌篩。
台灣的醫療實力在國際間有目共睹,尤其是在臨床醫學研究上,特別是在肝癌、乳癌、肺癌、血液腫瘤等科別人體試驗水準領先亞洲許多國家,鄭安理榮譽院長與楊志新院長在臨床醫學的成就,也獲得今年公布的「2022全球前2%科學家」殊榮。顯見,台灣未來可持續發展與強化,更多前瞻的臨床醫學研究。
不過,台灣不只臨床醫學做得好,從榜單上來看,也有多位跨領域、以及在藥理與毒理學、物理學、化學學科上,專精自己領域,貢獻、努力做到不可取代的人才。
科睿唯安表示,全球高被引學者名單為每年評選一次,目的在表彰對所在學科做出重大貢獻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
今年共有6849研究人員、共7125人次入選全球高被引學者名單。 這些研究人員在一個以上ESI學科獲得認可,今年名單是根據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1年期間所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遴選得出。
遴選方法根據科睿唯安科學資訊研究所文獻計量專家,對SCIE和SSCI收錄期刊中高被引論文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和整理,覆蓋各學科18.85萬篇高被引論文。
表:2023年高被引學者台灣本土研究人員獲選名單 (資料來源:科睿唯安)
中文姓名 | 英文姓名 | 學科領域 | 第一機構 |
陳浩銘 | Chen, Hao Ming | 化學 | 國立臺灣大學 |
鄭安理 | Cheng, Ann-Lii | 臨床醫學 | 國立臺灣大學 |
楊志新 | Yang, James Chih-Hsin | 臨床醫學 | 國立臺灣大學 |
董崇禮 | Dong, Chung-Li | 跨領域 | 淡江大學 |
黃裕呈 | Huang, Yu-Cheng | 跨領域 | 淡江大學 |
黃炳照 | Hwang, Bing-Joe | 跨領域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劉如熹 | Liu, Ru-Shi | 跨領域 | 國立臺灣大學 |
蘇順豐 | Su, Shun-Feng | 跨領域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吳嘉文 | Wu, Kevin C. W. | 跨領域 | 國立臺灣大學 |
黃明蕙 | Huang, Ming-Hui | 經濟與商業 | 國立臺灣大學 |
薛博仁 | Hsueh, Po-Ren | 藥理及毒理學 | 中國醫學大學 |
柯文謙 | Ko, Wen-Chien | 藥理及毒理學 | 國立成功大學 |
賴志政 | Lai, Chih-Cheng | 藥理及毒理學 | 奇美醫院 |
張泰榕 | Chang, Tay-Rong | 物理 | 國立成功大學 |
黃信銘 | Huang, Shin-Ming | 物理 | 國立中山大學 |
鄭弘泰 | Jeng, Horng-Tay | 物理 | 國立清華大學 |
林新 | Lin, Hsin | 物理 | 中央研究院 |
資料來源:https://clarivate.com/zh-hant/news/highlycitedresearchers2023/
(整理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