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6)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簡稱貿協)為加速協助國內生技醫療產業進入國際市場,共同舉辦「大師領航-開啟臺灣生醫產業新紀元」。在壓軸的觀點對話中,貿協黃志芳董事長,與中研院楊泮池院士、魏福全院士、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榮譽院長等三位講者,以及嘉賓振興醫院現任院長魏崢,共同以臺灣生醫下一步、產業的機會與挑戰等主題討論。
生醫產業天時、地利 「人和」溝通仍須努力
魏崢直指,現在正是臺灣生醫結合資通訊(ICT)產業「天時、地利」的時刻,但「人和」還可以更努力。因為生醫和科技都是高度專業的領域,兩邊的人才如何整合溝通成為重大挑戰。
魏崢舉例,科技業提出新想法/新功能的進度比較快,但許多醫師的養成就是不斷的付出、救人是天職,對產業的想法比較少,卻掌握了臨床場域真正的需求。原本他們以為兩個月開一次會就好,後來變成每星期一次,需要非常頻繁的溝通。
楊泮池表示,跨域溝通很難、會花上很多時間,但一定得做。雙方在溝通過程中,也要盡量使用共通的語言。
黃志芳也補充,他多次拜訪以色列生技新創重鎮,當地專家也肯定臺灣雖然小、卻有多達將近300項深具潛力的產品。他也呼籲,除了生醫和ICT,還要再加上資本市場的三方合作。
高水準醫療助外交 卻難以產業化?!
陳肇隆舉高雄長庚和東南亞國家的醫療外交經驗為例,指出臺灣雖然在醫療水準上仍具有優勢,但像是新加坡相較於臺灣,就有在東南亞國協間快速取得簽證的優勢,這點是臺灣要在南進國家發揮影響力,未來還需要克服的挑戰。
魏崢也舉馬來西亞和中國為例,表示臺灣的高品質醫療,其實具有帶動整體環境向上提升的效應。
魏福全則指出,產業要追求的,應該是像植牙這類不需要太多後續治療的醫療項目,但像是肝臟移植這種高難度的項目,可能難以和產業結合、也很難藉此賺大錢,在討論生醫產業時應該要分開討論。
要給下個世代人才更多機會和舞台
最後,在場的資深醫師與談人都同意,應該要創造讓跨領域人才出頭的機會,尤其是願意跨領域的年輕醫師。
例如,年輕醫師不好好看診、開刀、查房,就會被醫院體系質疑沒有好好做事;或者是在網路健康平台看診,就被以為要離職。因此,應當要對另類發展的可能給予包容,也要在制度上給予更多彈性,人才才有發揮的空間。
黃志芳也以自身帶領拓銷團的多年經驗指出,若借鏡以色列新創環境,他期望臺灣的新創團隊要把格局放大到全世界。此外,無論是在英文,或者是在短時間之內說一個精彩的故事,也是臺灣企業仍需克服的挑戰,而且不只是中小企業,大企業也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