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台灣智慧健康盛會登2024BIO!新藥、精準醫療、智慧醫材22新創展量能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4-06-04
(攝影/羅翊方)
美國時間3日,由國科會主辦、工研院、StartupIsland協辦的台灣智慧健康盛會(Taiwan Smart Health GALA),於BIO大展期間展出,此次活動也邀請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藥華醫藥執行長林國鐘分享台灣生技醫藥研發量能,緊接會後22家台灣生物醫藥企業,新創公司,輪番上陣報告公司技術與新進展。

(攝影/羅翊方)


台生技指數上漲 醫療保健股勝過國際大盤


谷月涵表示,2020年以後至今,台灣的生技指數上漲62%,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僅上漲14%,香港恆生生物科技指數下跌42%,顯示台灣近三年的醫療保健股市場超越國際大盤。

他指出,台灣生技公司IPO的數量也加速成長,上市櫃的生技公司家數從2008年的35家成長到目前133家,興櫃則從2家成長至99家。在市場趨勢上,CDMO成為引領生醫產業的推動力,例如台康、保瑞與新成立的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

谷月涵表示,加上台灣的研發投資比印度、中國少,但產出的市值和營收卻遠高於兩國,代表台灣的生技研發十分具有價值。

他說明,這也展現在新藥公司在生技股中的占比上,新藥公司占比逐年提高,與2008年相比,學名藥、原料藥加上保健品的占比從42%降至27%;創新藥物企業占比從2%上升至15%;醫療科技公司占比從27%略為上升至31%。

不過,谷月涵也指出,雖然台灣生醫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逐漸火熱,但事實上電子業仍主導台灣的股市,光是台積電就佔總市值的30%,這成為國際資金流入台灣生技業的一大挑戰。

(攝影/羅翊方)


台灣崛起進攻美國 藥華創新長效型IL-2估2026年IND


林國鐘則分享,其自行研發生產之新一代創新長效型干擾素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簡稱Ropeg, 即P1101),已經獲得歐盟、台灣、韓國、美國、澳門、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藥證批准,中國、馬來西亞PV藥證目前正在審查當中,預計今年取證,而在香港、巴西與哥倫比亞等地也已遞交藥證申請,等候審查中。

林國鐘指出,2022年不僅在波士頓成立創新研究中心(PIRC),更邀請曾在賽諾菲免疫學及炎症研究領域檢查點免疫學群負責人,並在輝瑞任職資深研發超過20年的林俐伶擔任科學長,將國際藥廠的豐富經驗挹注藥華藥,帶領臺美研發團隊,跨國打造下一代創新療法。

林國鐘說明,藥華藥正在美國進行適應症的拓展,除了原本獲批准的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以外,骨髓增生性腫瘤(MPN)中尚有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早期骨髓纖維化(Early Myelofibrosis),以及其他血液癌症,如成人T細胞白血病(AT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與實體癌症,包含肝細胞癌(HCC)、肝上皮血管內皮瘤(HEH)、腎細胞癌(RCC)和黑色素瘤。

林國鐘也指出,運用藥華藥PEGylation平台開發出的另一項新一代長效型IL-2新藥,目前正在進行體外轉譯到體內的實驗,估計有望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攝影/羅翊方)

22家新創Pitch 展研發量能


在兩位專家專題演講後,接著也有22家,領域涵蓋生物製藥、生物科技、醫療器材、智慧健康公司,輪番上陣在2分鐘內展示公司技術與進展。

22家公司包括:久浪智醫、醫華生技、優億、銳準生醫、碩準生技、台宇生醫、方圓細胞、精拓生技、賽昂生醫、長弘生技、捷絡生技、昱星生技、諭泰生技、欣揚生醫、博信生醫、AB DigiHealth、先勁智能、生奕科技、明健聯合、好孕行、聚動分子、鉅怡智慧。

(報導/李林璦、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