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29),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5月以來爆發的猴痘(monkeypox)疫情發布聲明,並認定此次猴痘疫情對全球公共衛生的風險為「中等」。不過WHO警告,若猴痘病毒趁此機會從動物傳人,轉變為人傳人的病原體,進而傳播到幼童和免疫不全患者等高風險群體,那麼全球公共衛生風險有可能進一步升高。
截至26日,除了原先就是猴痘流行地區的5個非洲國家,WHO已收到23個非流行地區的國家通報, 共發現257例確診病例和約120例疑似病例,這是首次全球來自不同地區的多個國家,同時報告猴痘病例和群聚性病例。
大多數的猴痘病例集中在歐洲和北美,其中,確診超過10例的國家包括英國(106)、葡萄牙(49)、加拿大(26)、西班牙(20)、荷蘭(12)和美國(10)。
猴痘病毒主要有兩個演化支(clade):毒性較弱、死亡率約為1%的西非演化支,以及毒性較強、死亡率高達10%的中非演化支兩種。
目前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和葡萄牙等歐洲國家,已經發布了此次猴痘疫情的病毒基因體定序全長或草圖,初步分析結果證實,這些猴痘病毒屬於西非猴痘病毒演化支。西非的資料顯示,自2017年以來,少數死亡的猴痘患者,與年輕或是未經治療的HIV感染有關。
另一方面,WHO也指出一線希望。與猴痘病毒同屬於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現在已根除的天花病毒,目前已有證據說明,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具有交叉保護作用。然而,由於近40年來,人類已停止施打天花疫苗, 現年40或50歲以下的人群可能對猴痘病毒缺乏免疫力,即使有接種疫苗者,其保護力也可能隨著時間而衰弱。
WHO表示,目前對一般群體中的個人來說,風險似乎很低,但可能不會一直如此。「各國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控制猴痘在高風險人群中的進一步傳播,並防止傳播到一般人群,避免猴痘在非流行國家,成為臨床病症和公衛問題。」
迄今為止,本次猴痘疫情中沒有發生死亡案例。WHO表示,事實上,許多感染者報告的症狀「相對輕微」,例如淋巴結腫大,以及主要位於口腔、生殖器或肛門周圍的病變。由於症狀不嚴重,可能意味著一些感染者沒有尋求醫療協助,這將導致低估疫情的規模,且較難以控制疫情。
WHO建議,各國應警惕與猴痘患者相關的訊號,即按順序發展的皮疹(rash):斑點(macules)、丘疹(papule)、水泡(vesicles)、膿皰(pustules)、結痂(scabs),且可能與發燒、淋巴結腫大、頭痛、背痛、肌肉痠痛或疲勞等症狀一起出現。
WHO建議,任何疑似猴痘的患者都應接受調查,如果確診則需隔離至其病灶結痂和結痂脫落,以及需對確診者進行接觸者追蹤。此外,針對本次高風險族群男男性行為者,也需要進行公共衛生宣導。
參考資料:https://www.statnews.com/2022/05/29/monkeypox-outbreak-poses-moderate-risk-who-says/
WHO原文: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388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