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首創客製化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的矯治手術

撰文記者 林以璿
日期2018-02-06
台大醫院客製化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矯治手術醫療團隊 (圖片來源:臺大醫院)

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精確的來說,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指的就是骨盆腔的內臟器官(如子宮、膀胱、直腸),由陰道的孔洞位移脫落出來,所以骨盆器官脫垂的患者會產生頻尿、漏尿、排尿及排便困難的症狀。

婦女懷孕和生產是骨盆器官發生脫垂的最常見原因,其次是產後時期的恢復不夠周全,以及局部組織後續的老化現象(後來的長時間裡持續累積擴大的傷害)等等因素。據統計,自然生產2胎以上的婦女,終其一生發生脫垂的風險值為10~20%,生產次數愈高者,其風險愈高。若計算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則其發生率更可以達到20~50%。以嚴重程度來區分,其中程度較輕微者佔50%,中等程度的約40%,嚴重程度者(整個子宮/膀胱外翻)大約佔10%。

目前骨盆器官(子宮/膀胱/直腸)脫垂的治療方式,包括行為療法、骨盆底肌肉訓練治療、局部藥物治療、使用子宮托,或是手術治療。輕微者可以採取保守療法,中重度者考慮手術療法。

統計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年有200,000人接受尿失禁與骨盆器官脫垂的矯正手術,在臺灣則有8,000~12,000人接受這樣的手術,一般而言,依各國不同國情,每年接受手術的病患比例大約佔總人口數的千分之0.5~1。

手術的方式分成兩大方式: (1)以自體組織進行修復(Native tissue reconstruction),以及 (2)以人工(網膜)材料進行局部加強的手術(mash-based reconstruction)。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表一),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病患適合哪一種方式的手術仍然爭論不休。

臺大醫院在這方面已經累積超過3000例的治療經驗,基於對國人健康的關注,故提出整合性的治療準則(表二, NTUH principles for POP surgical treatments),讓即將求診的病患、讓提供治療的醫師,甚至設計人工材料的醫療生技公司可以作為診療的參考。此外臺大醫院也自行設計出高性能的骨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