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ism》顛覆認知:小腸才是果糖代謝的主要場所

撰文記者 林以璿
日期2018-04-06
圖片來源:網路

近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Lewis-Sigler研究所的Joshua D. Rabinowitz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以一篇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指出,水果、果汁和甜點,在飯後食(飲)用才健康。更重要的是,主張飯後吃甜食的原因,還顛覆了大眾對果糖代謝的認知。

在過去的200年裡,果糖的人均消費量增加了100倍。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也證明,果糖攝入增加,與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在內的一系列代謝相關疾病密切相關。

不過,由於此前一些學者發現,機體參與果糖代謝的酶集中分佈在肝臟裡面,而在小腸等器官分佈較少。因此,人們普遍認為,肝臟是果糖代謝的主要場所。但是,之前也有研究表明,小腸同樣參與機體25%的糖異生。因此,也有少部分人懷疑小腸可能在果糖代謝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對此,Rabinowitz教授決定一探究竟。透過給小鼠餵食同位素標記的果糖和葡萄糖,或者同位素標記的葡萄糖和果糖1:1混合物(模擬蔗糖攝入),並使用液相-質譜聯合跟蹤果糖或葡萄糖的代謝。結果發現,血液葡萄糖含量在口服後迅速上升,在20分鐘作用達到峰值。而與此相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