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臺北生技小聚

北醫、安盟、商之器、雲想跨ICTx醫療深水區 助醫療科技落地化

即時撰文記者 劉端雅
日期2020-10-14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2020臺北生技小聚第四場論壇,以「邁出醫療科技深水區」為題。(攝影/林嘉慶)

今(14)日,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2020臺北生技小聚」系列第四場論壇,以「邁出醫療科技深水區」為題,邀請國內具潛力的醫療科技業者,分享各自開發之應用,從研發到與醫院落地和鏈結時的經驗。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吳欣珮表示,今年臺北生技小聚已經邁入第四場。(攝影/林嘉慶)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吳欣珮致詞表示,今年臺北生技小聚已經邁入第四場,希望這場交流論壇,讓醫療與科技業者都有更多的激盪。

她指出,此次論壇舉辦場地「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將在11月會開幕,是國內最大的創新育成中心與基地,目前進駐的新創已經有60家,如果需要輔導的育成公司,可進一步諮詢或申請進駐。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室特助羅友聲,分享「醫療院所跨域轉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攝影/林嘉慶)

首位講者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室特助羅友聲,分享「醫療院所跨域轉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他表示,全球正在面臨高齡化與低生育率問題,當人活得越老,醫療需求也將增加。而臺灣有很好健保,看病變得方便且便宜,這對數位科技發展很不利。

因此未來科技會怎樣?北醫也鎖定「慢性病照護」與「重症照護」市場,並針對急、重、難的醫療問題,開發創新的數位醫療。他表示,數位醫療發展可分三層次,一是幫助降低工作量、二是把複雜的事情解決、三是解決醫療痛點。

北醫也先從第一層開始,羅友聲也分享北醫附醫自行研發的「遠距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該平台可24小時自動蒐集、整合、分析重症病人生理數據,醫師可遠距及時性的掌握病人生理數據與各項病歷資訊。遠距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也省去人工記錄,醫護人員一個月可節省近800小時抄寫時間,讓醫療團隊更有效率,專注於重症病人的照護工作。

他表示,當初開發該平台,最大障礙是缺乏轉譯經驗,這個過程必須先了解醫師說的話並規模化,而羅友聲設計概念與一般拿數據訓練AI的平台不同。他是先設計平台,開放給有興趣的醫師收案使用,醫師可以針對研究主題,透過病患資料收集、醫師標註參數,平台分析數據狀態、關聯性,醫師再從變數中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