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

6生醫業師授新創商業化 Time to Market「撇步」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1-27
2021年12月22日,臺北市政府展業發展局和台大創新育成公司主辦的「2021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最後一場以「跨域新創征途最『搖擺』」為題。

近年生醫大健康產業中,以跨域創新成果成立的新創公司紛紛林立。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和台大創新育成公司,在「2021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的最後一場,邀請希居芙、精拓、貝克、皮智、路明思、分子智藥,共6間生醫新創公司分享各自的成果,並透過與6位業師的交流,了解如何在新創潮流中,走出長遠的路。

撰文/巫芝岳、彭梓涵 攝影/羅翊方


2021年12月22日,臺北市政府展業發展局和台大創新育成公司主辦的「2021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最後一場以「跨域新創征途最『搖擺』」為題,邀請台大創新育成(股)公司總經理劉學愚、華淵鑑價副總陳淑珍及協理王以利、南港生技育成中心主任」陳菀芬、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淨旦生技營運長高百毅等業師,除了分享跨域創新時需運用的技巧、概念工具外,也邀請6家囊括:核酸技術研發、醫材、遠距醫療、AI藥物、細胞療法等領域的新創公司,分享各自的創業特色。

劉學愚» 善用「BOM」概念維繫營運

台大創新育成總經理劉學愚,首先分享了新創公司在進行「跨域」時的關鍵,以及如何提升運用產品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 BOM)營運的概念。

他指出,「跨域」的方式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包括:技術跨域、產業跨域、資本跨域、股東跨域等。

劉學愚特別點出,新創公司的「股東管理」非常重要,在過了最一開始包括對家人、朋友的「情感管理」階段後,必須要妥善管理股東的期望值,針對可能具有不同「期望」的股東,要了解其個別的投資思維,並透過先教育對方,或在合適的時機再邀請為股東等方式,來管理股東。

劉學愚強調,新創公司必須從產品BOM的層次,提升到讓「全程解決方案能有效維繫運作」的BOM概念,並從中分析、選擇及探索可能的商業機會與服務定位。

他並從資通訊產業角度指出,在2020年上市櫃的188家生技業者中,總營收近3千億元、總市值約為1.06兆元;以此數據來看,相較於資通訊產業,其實生技產業的市值營收比(PSR)並不高。

「傳統在資通訊產業中,軟體業具有『長尾效應』,產品系統已經融入到組織中,因此PSR約能達到10~15倍。」劉學愚表示,這代表目前生技仍是相當新興的產業,且很多未必已創造營收的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卻創造了很高的期待值。


劉學愚強調,新創公司必須從產品BOM的層次,提升到讓「全程解決方案能有效維繫運作」的BOM概念。

王以利» 掌握「無形資產」優勢 專利分析、團隊組成、策略投資人

擁有企業評價師(NACVA)認證之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王以利協理,介紹無形資產鑑價所涵蓋的評價基本觀念,並從評價角度分享公司常遇到的問題。

她表示,不管大型或小型公司,無形資產就佔了七成,因此,如何做無形資產的鑑價尤其重要。

不過她點出,目前許多公司常遇到迷思,包括「是不是我花十億,公司市值就值十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