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
雜誌訂閱
下載 APP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產業情報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回首頁
產業情報
產業情報首頁
每日要聞
藥品開發
醫療器材
疾病治療
健康管理
醫療科技
科學要聞
商業佈局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展會報導
投資雷達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生醫公司資料庫
生技名人錄
名人專欄
專家觀點
人物專訪
生醫動態
知識庫
產業快訊
生醫公司報導
創新管理學苑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報導
影音報導台首頁
生技名人錄
產業報告教室
現場直擊
閣樓播 Bio
產業活動
環球生技
雜誌
書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李崇僖
李崇僖:以資料治理推動新醫療科技 迎戰超高齡社會
2021-02-20/
記者 吳培安
李崇僖於臺灣大學取得法律學系碩士、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專利法、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及研究倫理,議題從早年的農業品種智財權、基因改造產品及遺傳資源法規,到近年的精準醫療、隱私保護、基因資訊倫理、人工智慧(AI)及其臨床應用皆有涉獵。李崇僖自2013年2月起於臺北醫學大學任教,於2014年秋季成為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創辦所長;也於臺北醫學大學多項學位學程擔任講師,包括:...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校園生醫大師】林鼎勝:「授業」自己失敗經驗 是良師更是益友
2021-02-16/
記者 彭梓涵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受推薦原因»授業風格研究專長»生物力學、電腦輔助工程、有限元素法、VisualBasic視窗程式與程式設計、手術器材研發設計、顱顏口腔工程、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林鼎勝,接受訪問這天,剛好帶領學生從南部北上來參加教育部青年署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第二階段複選,他們是...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校園生醫大師】李學德:縮短學用落差,從教育做起
2021-02-15/
記者 巫芝岳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陽明大學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受推薦原因»授業風格研究專長»神經血管疾病、轉譯醫學研究模型建立、腫瘤轉移研究、神經發育障礙及退化性疾病李學德經歷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博士後研究,2012年來到陽明醫學院任教後,幾乎連年榮獲陽明醫學院「醫學系學生網路教學評估優良教師」肯定...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校園生醫大師】徐之昇:「飛高、看遠、下大棋」前瞻思維
2021-02-14/
記者 吳培安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臺北醫學大學國際生技醫療管理博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數據處副數據長受推薦原因»前瞻思維研究專長»精準藥物治療、智慧生技醫療管理徐之昇過去任職於成功大學藥學系,現為臺北醫學大學國際生技醫療管理博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兼北醫副數據長,其涉獵的研究領域包括:藥學、科技管理、國際企業管理、衛生政策與健康保險、大數據科學研究方法...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校園生醫大師】陳倩瑜:「因材施教」資訊分析能力
2021-02-13/
記者 吳培安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受推薦原因»因材施教研究專長»生物資訊、資料探勘、機器學習陳倩瑜投身生物資訊領域20年、致力於教學與研究,開授課程包括:電子學、結構生物資訊學、數位電路設計、生醫資料探勘,同時也涉獵基因序列組裝、次世代定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和基因體醫學。由於生物資訊橫跨了...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校園生醫大師】焦傳金:把課上得「有溫度」,以「創新」維繫熱情
2021-02-12/
記者 巫芝岳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特聘教授受推薦原因»授業風格研究專長»視覺神經科學、視網膜神經生物學、動物行為學撰文/巫芝岳清華大學本學年起新上任的教務長焦傳金,曾獲得多次傑出教學獎的國內頭足類動物神經科學專家,不但是許多學生一致公認教學認真的教授,在高等教育的教學上,更是投以豐沛的熱情,以不斷創新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把課上...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校園生醫大師】謝達斌:多樣性、獨立思考 打造「跨域/斜槓」人才
2021-02-11/
記者 彭梓涵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成功大學口腔醫學科暨口腔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受推薦原因»跨域博雅研究專長»口腔病理、分子生物、腫瘤學、牙科學、奈米生醫技術撰文/彭梓涵謝達斌是成功大學口腔醫學科暨口腔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同時為現任科技部政務次長,是此次被舉薦者中,官位最大的教授。謝達斌畢業於陽明醫學大學牙醫系,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43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
2021-02-10/
記者 吳培安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臺灣生技醫藥嶄露鋒芒。如何延續抗疫優勢、再創亮眼佳績,人才源源不斷是關鍵!然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醫人才養成大不易,臺灣校園需要生醫大師的投入,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本刊特別調查讀者心目中的好老師,43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堅強陣容一字排開,邁向精準健康科技島的願景,不能沒有他們!專題企畫:編輯部問卷調查/資料整理:本刊資料中心撰文:吳培安、彭梓涵、巫芝岳美術設計:林嘉慶、黃黛鵑新...
專家觀點
趨勢
FDA
2020年FDA總回顧
2021-02-02/
記者 劉端雅
雖然在2020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將主要工作投放在新冠疫苗、藥物和快篩檢測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審核。不過,FDA在食品安全、菸草和電子菸的監管、打擊非法醫療產品、新藥批准等常規工作依舊沒有鬆懈,展示了其堅定不移地履行促進公共衛生的職責。 編譯/劉端雅2020年,新冠疫情(COVID-19)在全球肆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集中火力在COVID-19疫苗、藥物和快篩檢...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循環」有很大的哲學和學問……
2021-01-30/
編輯部
舊曆年在即,一個年結束了,一個年開始了。COVID-19一年不結束,新變種早已開始,人類醫藥對它的追獵行動,只好繼續日夜與四季一樣轉動,直到病毒消聲匿跡,或如疫苗與流感一般,隨季節週而復始。因為週而復始就有了「循環」,「循環」突破了時間的線段,發展出「無限」的限制,沒有止境……。27年前(1993年),當紅遍世界的德國現代樂團「謎(Enigma)」以一首Return-T...
人物
郭耿南
小兒骨科
實證醫學
臺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郭耿南 榮登POSNA名人堂首位亞洲人
2021-01-27/
記者 李林璦
2020年5月,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POSNA)名人堂中,出現了有史來第一個亞洲人臉孔──被譽為臺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的郭耿南教授。他不僅獲得了全球小兒骨科的最高榮譽,郭耿南更為臺灣醫療建立多項制度,包括:醫療機構人體試驗委員會評鑑作業基準、臨床診療指引發展手冊、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等。郭耿南一生投身醫師培育工作,為臺灣打下實證醫學的基礎,是臺灣醫療水準與品質提升的重要推手。20...
政策法規
生技法律
專利權延長補償
兩岸專利權延長補償差異 有利臺灣創新原研藥西進
2021-01-22/
專欄:侯慶辰
依據中國、臺灣專利法修正案,如果臺灣原研藥計畫在中國獲得專利期限延長,必須在中國和臺灣等境外地區同步申請上市。案例»中國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瑞醫藥」)是中國最大的藥物研究和生產基地,在全球擁有數百項授權專利。艾瑞昔布是恒瑞醫藥歷時14年自主研發的原研藥,相關專利(專利名稱為:「含有磺醯基吡咯烷酮化合物及其製法和藥物用途,專利申請號為CN00105899.1」)並獲得第...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熱門排名
查看更多
43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
温啟邦實證「神奇15分鐘」防老化失智 延壽三年
騎著大象帶著望遠鏡行軍的貴族!?
臺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郭耿南 榮登POSNA名人堂首位亞洲人
阮大同:細胞治療安全查驗 按部就班沒有捷徑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李崇僖:以資料治理推動新醫療科技 迎戰超高齡社會
【校園生醫大師】林鼎勝:「授業」自己失敗經驗 是良師更是益友
【校園生醫大師】李學德:縮短學用落差,從教育做起
【校園生醫大師】徐之昇:「飛高、看遠、下大棋」前瞻思維
【校園生醫大師】陳倩瑜:「因材施教」資訊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