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襲陳定信「用研究翻轉疾病」精神

中研院陳韻如盼以蛋白質摺疊研究 改寫神經退化性疾病未來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5-01-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陳韻如以蛋白質摺疊專長,近年成功揭示TDP-43蛋白在神經退化性疾病進程中的關鍵角色,並開發出具特異性的單株抗體TDP-O,為漸凍症的診斷與治療帶來新希望。(攝影/李林璦)

臺灣肝帝陳定信之女、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親眼看見失智症對阿嬤身心侵蝕20年,她承襲父親「用研究翻轉疾病逆境」的精神,以蛋白質摺疊專長聚焦阿茲海默症與漸凍症疾病,取得多項關鍵突破。近年,她成功揭示TDP-43蛋白在神經退化性疾病進程中的關鍵角色,並開發出具特異性的單株抗體TDP-O,為漸凍症的診斷與治療帶來新希望。

撰文/彭梓涵


發現「TDP-43蛋白」錯誤摺疊,是使失智症、漸凍症惡化幫兇的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副主任陳韻如,2006年學成歸國就投入阿茲海默症蛋白質摺疊研究,是臺灣最早並長期深耕神經退化疾病研究的科學家之一。

她回國短短10年內,發表數十篇國際期刊,囊括了國內多項青年科學家獎,包括: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青年化學家獎、中國化學會傑出青年化學家獎章、有庠科技論文獎、吳健雄傑出女科學獎等,並在2014年榮獲台灣萊雅主辦的第七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成為學界最會做研究的女科學家之一。

近年,她又以TDP-43寡聚體(Oligomer)具神經毒性的基礎,進一步開發TDP-43寡聚體特異性的單株抗體TDP-O,展現了疾病的治療潛力,2024年她與團隊再度榮獲「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2.0生醫加乘行動計畫」。

陳韻如成為臺灣科學界備受矚目的新星,也逐步奠定她在神經退化疾病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

談起對科學的熱忱,陳韻如毫不猶豫說,「這份使命感深受家庭潛移默化所影響。」

受父親用研究翻轉生命的啟發

虎父無犬女,陳韻如的父親,正是臺灣肝病研究先驅、有著「臺灣肝帝」之稱的陳定信。

陳定信和任教於臺大公衛系的夫人許須美,一生致力於推動B型肝炎防治,帶領臺灣成為全球第一個施行B肝疫苗接種的國家,許須美更曾擔任衛生署防疫處處長,兩人皆是對臺灣公共衛生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

成長於如此顯赫的家庭,陳韻如卻表示,父母因公務繁忙,極少直接干預她的成長,也從未強求她和哥哥要延續父母的道路。

但陳韻如從小看著爸爸用「研究」翻轉臺灣人肝病宿命,自幼雖然對科學懷抱敬意,然而更喜歡物理,曾夢想當偵探的她,原本對自己的未來有著不同的想法。

但屬於「Yes Girl」的陳韻如,在大學填志願時,最終還是在父親的建議下,將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作為首要志願。自此,投身「研究」也變成她克紹箕裘的選擇。

進入農化系,陳韻如開始從事甘藷澱粉酶的研究,從未做過實驗的她坦言,自己手並不算靈巧,常常是「看得懂,卻做不出來」。

還好與其他同學相比,因為她的耐性與毅力,總能專注在實驗桌並且完成每一個步驟,最終,她完成的實驗結果在參展中獲得稱讚,那份肯定讓她信心大增。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原來自己不僅可以做實驗,還能做好實驗。」陳韻如笑說。

看阿嬤受失智所苦 從青菜老化做到人類老化

不過,真正驅使陳韻如投入蛋白質摺疊研究,是一手把陳韻如帶大的阿嬤,阿嬤在她高中時罹患了失智症。

「阿嬤一開始發病時,先是出現妄想症狀,會打電話給親朋好友訴說自己很可憐,接著懷疑有人偷她錢,漸漸的會問起已經過世的阿公怎麼還沒回家……,彷彿變成了一個陌生人,大家才驚覺阿嬤得了阿茲海默症。」陳韻如回憶。

親眼見證疾病對阿嬤的身心侵蝕20年,她也埋下了希望日後能解開失智症之謎的種子。

1996年農化系畢業後,陳韻如先到中研院植微所楊祥發院士實驗室當了兩年的研究助理,從事青花菜的老化研究。

接著她申請到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生化系攻讀博士學位,並進入專研蛋白質研究的教授實驗室,自此展開了她後來主要進行蛋白質摺疊的研究。

陳韻如說,剛開始我只是反覆純化幾個特定的蛋白質,和它們的變異型相關基礎研究,也原本打算畢業後就投入職場,但在研究中,我發現蛋白質錯誤摺疊原來和失智症有密切關聯,我就萌生了用自己的專業來解開失智症之謎的想法。

2004年完成博士學位後,她選擇到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一個做阿茲海默症的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依願進行一直以來大家最關注、造成阿茲海默症關鍵理論的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 Aβ)進行研究。

那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