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
雜誌訂閱
下載 APP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產業情報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回首頁
產業情報
產業情報首頁
每日要聞
生技醫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數位醫療
科學要聞
政策法規
投資雷達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生醫公司資料庫
生技名人錄
名人專欄
專家觀點
人物專訪
生醫動態
臺灣知識庫
國際醫學匯
產業快訊
公司報導
創新管理學苑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報導
影音報導台首頁
生技名人錄
產業報告教室
現場直擊
閣樓播 Bio
產業活動
環球生技
雜誌
書坊
作者文章
編輯部
編輯部
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 亞洲專業華文生技產業月刊
編輯筆記
生醫,希望老子有錢就能玩……
更多錢湧進生醫產業來了。最激情的新聞是4月6日,2021年富比世富豪排行重奪臺灣首富的郭董,他以每股約新台幣91.5元,總計新台幣50億元投進台康生技,取得18.56%股權,成為最大股東。這是繼2007年起,郭董前後捐贈逾200億元資金及儀器給台大,建置了「台大癌症中心醫院」、「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及「永齡生醫工程館」後,堪稱郭董再次投進生醫產業最大手筆的一次。台康連日漲停鎖死逾萬張追漲買單,今年...
封面故事
加速器
新創公司
加速器新創公司現身說法: 獲選之後才是挑戰
撰文/環球生技編輯部綜合整理田耘政執行長分子智藥股份有限公司新創領域»AI新藥開發參與加速器»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分子智醫是專注以AI藥物開發輔助模型,預測臨床前藥物的毒性、代謝、藥動學和風險分析的新創公司。加入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是因為公司剛成立,缺乏進入商業化的經驗。選擇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的主因是,會鏈結美國資源、帶團隊去美國參展;另外,新創公司剛成立,...
編輯筆記
臺灣疫苗產業最是激情澎湃的年代!?
才短短一年餘之前,2019年入冬左右,各國流感防疫戰開始開打,這年因為WHO延遲公佈病毒株,導致全世界產供不足,當時臺灣正準備要迎戰的是流感疫苗缺貨的警報。過去十年來,只要一到夏季暑熱時節,腸病毒、登革熱、季節性流感就蠢蠢欲動,緊跟著入冬後流感高峰來襲。相較美國、歐盟疫苗自給率達100%,中國85%,韓國還有38%,臺灣卻僅有8%,政府公衛疫苗採購政策過度仰賴外商、限縮國產疫苗,於是,長年受到壓抑...
編輯筆記
「循環」有很大的哲學和學問……
舊曆年在即,一個年結束了,一個年開始了。COVID-19一年不結束,新變種早已開始,人類醫藥對它的追獵行動,只好繼續日夜與四季一樣轉動,直到病毒消聲匿跡,或如疫苗與流感一般,隨季節週而復始。因為週而復始就有了「循環」,「循環」突破了時間的線段,發展出「無限」的限制,沒有止境……。27年前(1993年),當紅遍世界的德國現代樂團「謎(Enigma)」以一首Return-T...
編輯筆記
盼2021能有更多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
看著2021各地連線的跨年煙火從燦爛到煙滅,希望2020地球上蒼蒼、惶惶、恐恐的一切也能隨之落幕,不過,如果人類的所有起始都能像開、關的on/off這般容易,人間難題也不會如此相生相續且更棘手。不久前的感恩節那天晚上,一位前輩平靜地傳來訊息告知,他的43歲女婿選在感恩節這天告訴家人「itistoday」,在宅安寧照護的他,決定這天服下第三顆醫囑的藥後,終於擺脫二年來癌症治療的各種疼痛折磨,安詳地回...
編輯筆記
醫療科技落地的美麗與哀愁……
入冬了,細雨霏霏,12月3~6日,「台灣醫療科技展」在連日陰柔天氣中華麗落幕。大會表示有550個參展機構與企業、150個新創團隊呈現AI與雲端、IoT物聯、感測Sensor晶片、8K顯像技術、5G通訊傳輸、VR、AR等科技技術,涵蓋醫療和疾病預防、醫院至個人居家等場域應用,讓市場充滿活力。得益於臺灣稱譽世界的防疫管控良好,新冠肺炎襲捲全球下,臺灣大概是國際間唯一有能力不受疫情影響、照樣召開國際大型...
編輯筆記
騎著大象帶著望遠鏡行軍的貴族!?
投資圈常喜歡評喻生醫業是「本夢比」的行業,說生技人愛作夢,高舉著為解決未滿足需求的大旗,活在不可預期的未來。多年前,一位投資鉅資的傳統產業老前輩,幾年等不了後,常苦扭著臉用臺語嚎叫:「滿天全金條,睏醒抓嘸半條。」這位前輩消失一陣子了,儘管一群朋友偶爾議論起他非凡的管理撇步,拽得一群人像旋轉木馬一樣,但每每採訪線上見聞事件的各種無言、無理、無奈、無解、無助、無力、以及很多無聊,都會讓我偶爾懷念起這位...
編輯筆記
「政治」疫苗難題多 臺灣防疫恐開高走低!?
SARS疫情後,一晃17年有餘,很多年來,儘管臺灣每年週而復始地入夏後6、7月,是幼兒手口足、腸病毒高峰期;緊跟著秋涼後,流感高峰接著來臨(一般是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但都不危及國家社會秩序。登革熱一度帶來緊張,如今也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防疫下,雖然仍未完全根除,但防疫已經不再讓政府頭疼。因此,即使不少醫界、業者每年都呼籲「疫苗」是國家國防工業,盼政府大力正視並及早扶植本土疫苗產業,但似乎...
編輯筆記
臺灣生技跨世代人才養成堪憂!
我常以臺灣的軟實力為傲,常對國外和中國朋友炫耀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常會因為臺灣友善的人情味,有小確幸的幸福感。這幾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臺灣成為「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成效豐碩。微軟選擇在臺灣成立AI研發中心,AI影像處理團隊規模僅次於北美總部的研發中心;Google目前在美國之外的全球最大研發基地,也在臺灣。亞馬遜不僅持續在臺灣擴編,並接地氣地與新北市政府成立「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
編輯筆記
再談ICT,就落伍了!
近期,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在生醫業永遠的好朋友-曾惠瑾榮譽副所長的帶領下,完成並發表了「數位健康大未來」產業調查報告,首度把國內數位健康產業的現況進行了梳理,也比較了國內產業能量與國際發展趨勢的差距程度。調查顯示,臺灣數位健康產業的優勢仍以醫材、週邊設備製造、穿戴裝置、app程式開發、資訊系統等「硬體」開發及製造見長;但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生物資料技術分析、雲端運算、區塊鏈等「軟體」層面上仍有相對...
疫苗打贏新冠肺炎之戰! 跨國製藥巨頭又說了什麼?
今年度全球的生技展BIO2020大會中,「疫苗」成為最熱門議題,全球無不引頸盼望新冠疫苗及早問世。此次論壇中,特別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進行了眾多的探討,「運用疫苗打贏新冠肺炎之戰」專題討論,國際重量級要角齊聚,共同討論開發疫苗進展及在全球分配藥物的挑戰。自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公布以來,全球研究人員都在加速開發新冠疫苗。目前尚無FDA批准的疫苗,專家估計,開發可以...
共謀新冠解方 國際生技領導人說了什麼?
由生物科技創新協會(BiotechnologyInnovationOrganization,BIO)舉辦,一年一度的北美生技展(BIO2020)如期於美國時間6月8~12日盛大展開,為期5天。今年因受疫情影響,改以數位線上模式(BIODigital)進行,因此吸引了橫跨64國、28個時區,召集逾7000位與會者一同線上參與BIO大會。會議主題除了有近年來關注度甚高的基因治療、孤兒藥、細胞治療等,更...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1億元「遠距醫療」健保元年
熱門排名
查看更多
疫情下活躍不減 13家NBIC進駐廠商輪番報喜
6大版本爭議有解?! 石崇良再生醫療專法草案內容搶先看
以色列新冠特效藥一期臨床結果出爐 最快3天患者康復 無副作用
憂抗變種病毒無效 FDA限制美3州使用禮來、再生元新冠抗體療法
MSD斥2.15億美元收購醫材新創Alydia Health 為衍生公司Organon助力;Biom兒童罕見神經疾病新藥 獲FDA孤兒藥資格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EP 7 【閣樓播Bio】醫療影像AI荊棘之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