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24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Vol. 124
Vol. 123
Vol. 124
2025-02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臺灣是全球失眠困擾三大國之一,安眠藥用量疊出4330座101。
臺灣哪些創新睡眠科技,正在迎向全球失眠大商機?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全球失眠盛行率約為10~30%,失眠已是僅次於感冒、第二常見的「全民公疾」。失眠治療帶來新經濟,未來10年將大翻5倍!歐美市場積極推動智慧睡眠裝置與非藥物療法。反觀臺灣,仍依賴安眠藥。2023年全臺共開立11億6,725萬顆,以厚度0.2分估算,已經疊高出4,330座101大樓!然而,臺灣在呼吸治療設備、智慧睡眠裝置領域,擁有許多隱形冠軍與創新企業,他們正在迎向失眠潮大商機,但同時,也正在面臨臺灣...
封面故事
盤點臺灣12家 最具潛力「睡眠科技」公司
全球睡眠科技市場需求倍增而上,預計2034年將衝到1,086億美元。面對全球睡眠科技發展白熱化狀態,本刊精選臺灣12家睡眠科技公司,從創新睡眠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到助眠產品,他們如何在市場中突圍?撰文/彭梓涵「失眠」是現代人最普遍的文明病之一,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的資料,全球失眠的盛行率約為10%至30%,顯示,「睡眠障礙」已是全球各地廣泛存在的健康問題。根據TheNicheRese...
封面故事
專家盼設「睡眠專科」 結合科技翻轉失眠之島
臺灣失眠盛行率持續攀升,安眠藥申報使用人數超過450萬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在使用。然而,臺灣睡眠專科制度缺乏,患者求診方向混亂,安眠藥開立管控鬆散,間接影響睡眠科技與非藥物治療的發展。在數位化與遠距醫療趨勢下,臺灣該如何突破困境,從「失眠之島」邁向「健康睡眠新典範」?撰文/彭梓涵睡眠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今已逐步發展為醫療體系可介入與調控的生理狀態。過去30年來,臺灣睡眠醫學雖然取得長足進步...
封面故事
萊鎂醫鎖定傳統呼吸睡眠治療痛點 落地美國退伍軍人醫院
由STB醫師創業家陳仲竹成立的創新醫材公司——萊鎂醫,鎖定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標準治療的痛點,開發出全球獨創負壓治療裝置。雖然遭逢新冠疫情衝擊、撤興櫃等挫折,但萊鎂醫仍不氣餒、開發出新版可調式負壓治療裝置,並落地退伍軍人醫院體系,一步步打開美國市場。撰文/吳培安成立於2010年3月的萊鎂醫療器材,是國內最早投入睡眠醫學創新技術開發的先行者之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仲竹...
封面故事
PranaQ指尖睡眠診斷裝置 Line母公司NAVER、Delightroom搶投!
臺灣數位醫療新創PranaQ,2021成立以來,已獲得Line母公司NAVER種子輪、數位領導品牌Delightroom戰略投資。今年2月PranaQ再宣布,其開發的指尖穿戴睡眠診斷裝置TipTraQ,獲得美國FDA510(k)核准,可用於居家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篩檢與監測,準確度媲美黃金標準——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撰文/彭梓涵今年2月,臺灣數位醫療新創Pran...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數位醫療新創的Deepmistake⁈
去年一樣的2月,臺北醫學大學體系前後3個月裡,把近來熱議的生成式AI(GenerativeAI,GenAI)融入醫療資訊系統(HIS),一校六院(北醫大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3家附屬醫院)一次性完成HIS3.0升級。先是在2023年12月31日,北醫附醫全院新系統正式上線,2024年2月8日小年夜時,萬芳醫院系統上線;2月29日雙和醫院也完成系統上線。過去,最繁雜難解的醫護人員「日常工作」,...
Library | 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臺灣微生物應用開發 十年有成!
1月11日,中研院生化所、臺大醫院、圖爾思生技、微生物嘉年華會委員會共同主辦第九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登場。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執行長劉君豪在會中預告,第十屆論壇將在2026年1月17~18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微生物嘉年華」,展現臺灣產官學研界在微生物研發十年磨一劍的成果。撰文/吳培安、彭梓涵、李林璦第九屆亞洲生物體趨勢論壇,由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擔任大會主席,微大...
Industry | 產業趨勢
更多
產業
永鴻生技4月轉上市! 永信三代鍾威凱打造「亞太指標性動物藥廠」
今年4月,臺灣動物/寵物藥業龍頭──永鴻國際生技(6936)成功轉上市!由永信藥品三代鍾威凱領軍,2016年透過8億元整併碩騰後,成功擴展動物藥品版圖,目前擁有逾300張許可證,完整布局經濟動物與寵物藥品。永鴻成立第一年就連年獲利,營收持續創新高,目前達12.94億。鍾威凱將以「精準用藥x綠色養殖」為核心,目標3年內再下一城,成為亞太區指標性動物藥廠。撰文/李林璦全球動物保健市場規模在2021年為...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司徒惠康
免疫醫學權威司徒惠康 三大目標揚耀國衛院
奉獻軍醫40多年、在國際自體免疫研究享負盛名的司徒惠康,在2022年底正式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一肩扛下承接國家任務導向的國衛院,他以軍紀一般的使命感,要讓自己當個「搭橋人」,橋接起醫學中心、大學與研究機構,推動國內轉譯醫學的責任,持續打造新藥研發、疫苗生產、生物資料庫的國家後勤能量,揚耀國衛院!撰文/吳培安2022年7月,司徒惠康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旋即於12月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
Company | 焦點企業
更多
新銳公司
首張日本「動態人臉生理參數AI偵測」SaMD傑精靈科技取證在即
傑精靈科技開發的「人臉辨識技術」,連續四年在「AI+新銳選拔賽」中成功挑戰宏碁、華碩、神盾、友達等大廠,獲得資金補助。傑精靈科技,也以此基礎出開發「動態人臉生理參數AI偵測」,已成功導入日本一家每月使用量達46萬次的遠距醫療醫病平台。這項產品有望在今年3月取得日本首款非接觸式人臉辨識軟體醫材。撰文/彭梓涵 即將在4月登場的日本世界博覽會(又稱萬博會),每年匯聚全球最先進的技術與科技,讓到訪者能親身...
GBI Bookshelf|環球愛閱
更多
生技書房
細胞之歌:解碼健康與疾病微觀世界 到操縱細胞全新治療能力
「細胞的發現」讓人體從一個整體,被重新理解為一個微妙的細胞生態系統,也開啟了操控細胞以治病的新醫學時代。所有疾病,無論輕重,都能視為細胞或細胞系統功能異常的結果。哥倫比亞大學臨床腫瘤學家、普立茲獎得主、《萬病之王》與《基因》作者辛達塔·穆克吉,在這本書中娓娓道來細胞的故事,從這些「基本粒子」如何構成所有生物體,到推動生物學與醫學革命,並引領一系列革命性的細胞療法訪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生技書房
我們為何會做夢? 用腦科學一探「夢」的祕密
人的一生有多達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做夢!夢境源於腦電活動,是腦化學反應產物,事實證明,做夢的腦和清醒的腦一樣活躍,做夢甚至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學習樂器、語言或舞步,提供關於健康的線索,即使是夢境被遺忘了,依然形塑我們的思想。神經外科醫師、神經科學家拉胡爾·詹迪爾運用腦科學來解析做夢的背後祕密。作者/拉胡爾.詹迪爾譯者/張嘉倫責任編輯/李林璦1987年,美國塔夫茨大學醫學院(Tufts...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