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之歌:解碼健康與疾病微觀世界 到操縱細胞全新治療能力

2025-02-27 / 記者 黃佳啟
「細胞的發現」讓人體從一個整體,被重新理解為一個微妙的細胞生態系統,也開啟了操控細胞以治病的新醫學時代。所有疾病,無論輕重,都能視為細胞或細胞系統功能異常的結果。哥倫比亞大學臨床腫瘤學家、普立茲獎得主、《萬病之王》與《基因》作者辛達塔·穆克吉,在這本書中娓娓道來細胞的故事,從這些「基本粒子」如何構成所有生物體,到推動生物學與醫學革命,並引領一系列革命性的細胞療法訪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我們為何會做夢? 用腦科學一探「夢」的祕密

2025-02-27 / 記者 李林璦
人的一生有多達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做夢!夢境源於腦電活動,是腦化學反應產物,事實證明,做夢的腦和清醒的腦一樣活躍,做夢甚至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學習樂器、語言或舞步,提供關於健康的線索,即使是夢境被遺忘了,依然形塑我們的思想。神經外科醫師、神經科學家拉胡爾·詹迪爾運用腦科學來解析做夢的背後祕密。作者/拉胡爾.詹迪爾譯者/張嘉倫責任編輯/李林璦1987年,美國塔夫茨大學醫學院(Tufts...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抽絲剝繭精神疾病起源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人類情緒向來被視為無比深奧的謎團,我們只能看到情緒的表現,既無法控制,甚至都無法察覺、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被視為諾貝爾獎熱門人選的卡爾.迪賽羅斯,是精神科醫師、神經生物學家,也是神經工程師,他開創了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技術與水凝膠組織化學(CLARITY)技術,在此書中,他透過這兩項革命性技術從細胞、神經元活動來探討無形的情緒起源。作者/卡爾.迪賽羅斯譯者/洪世民責任編輯/李林璦2...

超人醫師徐超斌×南迴基金會 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

2024-10-31 / 記者 彭梓涵
南迴公路是臺灣縱坡起伏大的公路之一,對生病的居民而言更是一條寂寞的道路。面對「南迴四鄉」長期的醫療困境,來自臺東土坂部落排灣族的「超人醫師」徐超斌醫師,看見這份需要,在奇美醫院服務3年後,便履行自己回鄉承諾,守護南迴的任務讓他深刻體認偏鄉醫療資源匱乏,2019年在許多支持者支持下,徐超斌成立南迴基金會,目標在100公里沒有醫院的南迴,籌建南迴醫院,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此書也記錄他們為臺灣偏鄉醫療努力...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 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2024-09-25 / 記者 彭梓涵
胰島素針劑,在加拿大藥局一盒5劑賣67美元,類似商品在美國藥價可能超過1000美元。在最富有的美國,糖尿病患者因為買不起胰島素,因此丟了性命,胰島素在美國已成為特有的問題,無疑也影響全球多種藥物的問題,社會契約似乎讓製藥公司獲得巨大的定價權力。作者比利.肯伯是《泰晤士報》記者,多年訪查揭露英美製藥產業的崩壞,書中除了闡述製藥業歷史,也探討藥業與健康保險制度的影響,其最後指出的改善策略,或許能作為臺...

面對人性 務實健保改革 臺灣人民應該認識的全民健保

2024-09-25 / 記者 王柏豪
2023年,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結束6年8個月健保署長工作後,針對臺灣健保制度下諸多醫療真相的來龍去脈進行論述,並集結出版「面對人性、務實健保改革」一書,希望讓醫療同仁、公衛學界與臺灣人民共同省思。也期待賴政府的「健康臺灣」能務實面對人性與問題,讓全民健保體制得以脫胎換骨。醫療體系同儕能在「真正」快樂的工作環境下擁抱成就感,臺灣人民才能得到最優質的健康餘命!作者/李伯璋、李樹人 責任編輯/王柏豪健保...

梁賡義從人生的《取捨之間》 看現代高教挑戰!

2024-06-27 / 記者 李林璦
全球知名生物統計學家、前國衛院院長和國立陽明大學校長、現任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和特聘校務顧問、台灣浩鼎董事長梁賡義院士出版的自傳《取捨之間:從公共衛生到全人教育,梁賡義的人生探索》。他也在新書發表會提到,期望透過描繪他生命中種種挑戰與抉擇,給予教育工作者、年輕學子、家長一些鼓勵與啟發,共同推動「取是能力,捨是境界」的全人教育。作者/梁賡義 採訪記錄/張子弘 整理撰稿/林明定 責任編輯/李林璦我人生...

打破大腦「匱乏循環」 在數位浪潮中奪回生活主導權

2024-05-27 / 記者 彭梓涵
我們的祖先都是成癮者,大腦總是優先掃描環境,尋找「匱乏」的提示,產生成癮。本書作者、內華達大學教授麥可.伊斯特走過長達6萬4千公里的旅程,從人類飲食進化、拉斯維加斯的吃角子老虎機、過度囤積物品和極簡主義、到如何面對爆炸網路資訊等,探索人類大腦永遠不滿足的真相,揭露如果我們知道自己多容易受到匱乏心態驅使,就能更了解並克服面對行為改變的挑戰。作者/麥可.伊斯特 譯者/林慈敏 責任編輯/彭梓涵常識告...

輕度腦創傷其實比你想的還傷!別輕忽它帶來的影響

2024-04-26 / 記者 彭梓涵
輕度腦創傷經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跌倒、車禍等外表看起來沒事,其實大腦已經受傷,只是我們沒察覺。本書作者臺北醫學大學神經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蔣永孝,在過去15年研究發現,腦創傷發生率超過中風和癌症,且半數以上輕度腦創傷患者,早期就有頭痛、頭暈等症狀,長期更會出現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神經病變,此次他聯合15位腦創傷專家,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輕度腦創傷的重視。作者/北醫大蔣永孝暨15位...

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

2024-03-26 / 記者 吳培安
大腦構造的差異,如何塑造你思考感受和行為的方式?不同構造的大腦,又是如何驅動我們?本書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香蒂爾.帕特教授,長期鑽研大腦個體差異研究,其成就挑戰了神經科學界稱霸超過一世紀的「一體適用」策略。在本書中,她將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作者/香蒂爾.帕特(ChantelPrat) 譯者/王年愷 責任編輯/吳培安如果我拿你大腦的照片給你看,你第一眼可能會覺得它看起來像一顆...

《誠擔》王玉杯一生懸命 締造南光傳奇

2024-01-26 / 記者 劉馨香
南光化學製藥總經理王玉杯被譽為「製藥業傳奇女傑」,她如何帶領一間臺南鄉下的家庭式小藥廠,歷經一系列轉型,佔據全方位針劑王國的地位?本書以王玉杯的個人歷史為時間軸,書寫其出身、童年、求學至大學畢業嫁入南光製藥後的成長記事。作者/陳淑泰、杜蕙蓉 責任編輯/劉馨香我國政府自1977年想要推動藥品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優良製造作業規範)認證,1982年正式頒布藥品優...

羅敏菁《新生技投資聖經》 看這本你就懂

2023-12-27 / 記者 劉馨香
臺灣生技醫療類股的上市、上櫃公司約上百家,涵蓋領域廣泛,令人眼花撩亂。你擔心會錯過投資機會或掉落無底深淵嗎?臺灣少數橫跨研發界、醫界、產業界、創投界的生技投資達人羅敏菁,在本書從各種生技產業的技術面和獲利模式起手,再到市場面分析,介紹不同生技類股的評價方法,最後從多間公司的具體案例分析切入,提供全方位的生技投資指南!作者/羅敏菁 責任編輯/劉馨香台股代號17xx、31xx、41xx、47xx、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