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豐科技醫療級穿戴+行為治療 獲臺港泰80家單位導入

2025-02-27 / 記者 彭梓涵
2018年成立的先豐科技,因關注新冠疫情帶來的「失眠潮」,從工業物聯網跨足睡眠醫療,打造的ZionCare數位睡眠管理平台,不僅採用醫療級穿戴裝置,更導入非藥物治療的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目前,ZionCare已導入臺灣、香港、泰國超過80家醫療單位,還被鴻準精密工業採用。先豐科技的目標是取得CBT-I數位療法的醫療認證,推動數位睡眠治療在亞洲市場落地與發展。撰文/彭梓涵去年1月,鴻海集...

PranaQ指尖睡眠診斷裝置 Line母公司NAVER、Delightroom搶投!

2025-02-27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數位醫療新創PranaQ,2021成立以來,已獲得Line母公司NAVER種子輪、數位領導品牌Delightroom戰略投資。今年2月PranaQ再宣布,其開發的指尖穿戴睡眠診斷裝置TipTraQ,獲得美國FDA510(k)核准,可用於居家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篩檢與監測,準確度媲美黃金標準——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撰文/彭梓涵今年2月,臺灣數位醫療新創Pran...

萊鎂醫鎖定傳統呼吸睡眠治療痛點 落地美國退伍軍人醫院

2025-02-27 / 記者 吳培安
由STB醫師創業家陳仲竹成立的創新醫材公司——萊鎂醫,鎖定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標準治療的痛點,開發出全球獨創負壓治療裝置。雖然遭逢新冠疫情衝擊、撤興櫃等挫折,但萊鎂醫仍不氣餒、開發出新版可調式負壓治療裝置,並落地退伍軍人醫院體系,一步步打開美國市場。撰文/吳培安成立於2010年3月的萊鎂醫療器材,是國內最早投入睡眠醫學創新技術開發的先行者之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仲竹...

專家盼設「睡眠專科」 結合科技翻轉失眠之島

2025-02-27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失眠盛行率持續攀升,安眠藥申報使用人數超過450萬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在使用。然而,臺灣睡眠專科制度缺乏,患者求診方向混亂,安眠藥開立管控鬆散,間接影響睡眠科技與非藥物治療的發展。在數位化與遠距醫療趨勢下,臺灣該如何突破困境,從「失眠之島」邁向「健康睡眠新典範」?撰文/彭梓涵睡眠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今已逐步發展為醫療體系可介入與調控的生理狀態。過去30年來,臺灣睡眠醫學雖然取得長足進步...

盤點臺灣12家 最具潛力「睡眠科技」公司

2025-02-27 / 記者 彭梓涵
全球睡眠科技市場需求倍增而上,預計2034年將衝到1,086億美元。面對全球睡眠科技發展白熱化狀態,本刊精選臺灣12家睡眠科技公司,從創新睡眠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到助眠產品,他們如何在市場中突圍?撰文/彭梓涵「失眠」是現代人最普遍的文明病之一,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的資料,全球失眠的盛行率約為10%至30%,顯示,「睡眠障礙」已是全球各地廣泛存在的健康問題。根據TheNicheRese...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5-02-27 / 記者 彭梓涵
全球失眠盛行率約為10~30%,失眠已是僅次於感冒、第二常見的「全民公疾」。失眠治療帶來新經濟,未來10年將大翻5倍!歐美市場積極推動智慧睡眠裝置與非藥物療法。反觀臺灣,仍依賴安眠藥。2023年全臺共開立11億6,725萬顆,以厚度0.2分估算,已經疊高出4,330座101大樓!然而,臺灣在呼吸治療設備、智慧睡眠裝置領域,擁有許多隱形冠軍與創新企業,他們正在迎向失眠潮大商機,但同時,也正在面臨臺灣...

10位CRISPR新生代科學家 領航基因編輯下一個10年

2025-01-15 / 記者 黃佳啟
基因編輯技術不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也有首款CRISPR基因編輯革命性療法Casgevy成功問世,正在逐步從實驗室邁向臨床。本文將全面介紹10位CRISPR領域的青年先鋒,他們分別在鹼基編輯、免疫療法、RNA診斷和表觀遺傳等領域開創新局。撰文/黃佳啟2020年,基因編輯教母JenniferDoudna與EmmanuelleCharpentier共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這項號稱「基因剪刀」技術正式獲得全...

回顧2024年 美國FDA批准10項細胞基因療法里程碑

2025-01-15 / 記者 吳培安
2024年,FDA批准新型細胞治療產品速度大躍進,在TCR-T、TIL、間質幹細胞等領域都陸續批准首項產品,同時為實體瘤帶來新的治療選項。全球再生醫療聯盟執行長TimothyHunt宣布:「2024年是細胞療法批准的一年!」。本篇帶您回顧2024年中,具里程碑意義的10項細胞與基因治療批准,其中2項與臺灣有關。撰文/吳培安全球再生醫療聯盟(AllianceforRegenerativeMedici...

回顧2024 臺灣生技醫藥16取證、12臨床解盲總覽【限期開放,登入會員可免費閱讀】

2025-01-15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生技醫藥發展20多年,已逐漸從摸著石頭過河,近年陸續進入開花結果階段。回顧2024年,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在創新研發領域成果豐碩,共有16家生技公司取得藥證,包括:思覺失調學名藥、幹細胞製劑、清冠一號、後線抗生素等,在2024年公布臨床進展的12項產品也多走向臨床中後期,其「深度」與「廣度」突破以往。展望2025年,罕見眼科新藥、免疫抗癌新藥等多項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藥,可望陸續迎來重要成果!撰文/...

2024臺灣生技上市櫃狂潮! 36家掛牌新星總盤點

2025-01-15 / 記者 李林璦
2024年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件數下降,資本市場長期疲軟,但是,臺灣卻逆勢成長,迎來生技業上市櫃熱潮,2024年總共有高達36家生技製藥股上市、上櫃、興櫃或是登錄創新板。本刊也在此為您回顧2024年亮點生技製藥股!不過,在臺灣資本市場逐步開放下,究竟將成為生技醫藥公司的福地還是寒冬?卻仍有待觀察。撰文/李林璦從2022年至今,國際因烏俄衝突、中美衝突、升息等各種因素打擊資本市場,根據PwCG...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2025-01-15 / 記者 吳培安
回顧2024年,全球生技醫藥經歷了顯著的發展與挑戰,生成式AI加速顛覆全球製藥版圖,減重神藥異軍突起。創新模態的先進療法批准數量增加的同時,美國藥價政策再次掀起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的波瀾。2024年全球資本市場長期疲軟不見復甦,IPO首次件數下跌,臺灣卻逆勢成長,迎來生技業上市櫃熱潮,36家新星向投資人招手。2024臺灣更喜添16張藥證,12項中晚期臨床試驗解盲,涵蓋學名藥、生物製劑、中藥新藥、抗生...

研生創新陽離子脂質平台 mRNA登革熱疫苗2026進臨床

2024-12-06 / 記者 吳培安
衍生自「技轉王」中央研究院吳漢忠抗體研發成果的研生生醫,承接了中研院創新陽離子脂質技術、應用在mRNA登革熱疫苗開發,今年一舉獲得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研生表示,除了希望在2026年啟動臨床試驗,也希望這項脂質平台能夠為臺灣建立本土脂質供應鏈,幫助國內核酸疫苗及療法研發。撰文/吳培安全球步入後疫情時代,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大放異彩的核酸疫苗,相關研究不僅獲得了2023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