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鴻生技4月轉上市! 永信三代鍾威凱打造「亞太指標性動物藥廠」

2025-02-27 / 記者 李林璦
今年4月,臺灣動物/寵物藥業龍頭──永鴻國際生技(6936)成功轉上市!由永信藥品三代鍾威凱領軍,2016年透過8億元整併碩騰後,成功擴展動物藥品版圖,目前擁有逾300張許可證,完整布局經濟動物與寵物藥品。永鴻成立第一年就連年獲利,營收持續創新高,目前達12.94億。鍾威凱將以「精準用藥x綠色養殖」為核心,目標3年內再下一城,成為亞太區指標性動物藥廠。撰文/李林璦全球動物保健市場規模在2021年為...

陽明交大物輔系「人機一體」 啟動「樂活行動共享聯盟」

2025-01-15 / 記者 吳培安
賴政府宣布推動長照3.0、衛福部擬2026年起提供全租賃補助後,智慧科技輔具的商業模式終於迎來曙光。陽明交大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在國科會補助下啟動「樂活行動共享聯盟」計畫,期待在產學合作下,將融合「人機一體」概念的智慧科技輔具成果產品化,為失能者、生病者和健康者實現樂齡社會願景。撰文/吳培安為因應臺灣超高齡社會挑戰,總統賴清德在2024年8月宣布,將編列927億元推動「長照3.0」政策;10月,...

亞美登創投第三期40億新臺幣基金 聚焦臺灣 領投台微醫助攻國際市場

2025-01-15 / 記者 吳培安
專注於高階醫材、醫療科技與醫材CDMO的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繼11月帶領台微醫完成2.7億元增資後,宣布加大投資臺灣力道、啟動40億元規模的第三期基金,聚焦臺灣相關四大標的,幫助成長期高階醫材公司與早期新創發展。撰文/吳培安衍生自工研院、全臺首家脊椎微創醫材公司——台微醫(6767)於2024年11月宣布,在來自美國矽谷的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AmedVentures)領投、...

漢康生技拚2025興櫃 實體癌新藥Q1邁臨床一b/二a期

2025-01-15 / 記者 吳培安
致力於突破腫瘤免疫治療瓶頸創新藥物的漢康生技,在創辦人暨董事長劉世高的帶領下,2024年B輪募資已然到位,也證明候選新藥HCB101臨床的初步安全性與療效。展望2025年,HCB101即將啟動合併療法的臨床一b/二a期試驗、攻克5種癌症,預計在2025年興櫃。撰文/吳培安2020年10月成立的漢康生技,雖然發展僅4年,卻憑藉著過去在臺灣漢霖時期累積超過10年、超過20種的新藥研發經驗,並在創辦人、...

仲恩生醫小腦萎縮異體幹細胞新藥 2025年叩關日本暫時性藥證

2025-01-15 / 記者 彭梓涵
仲恩生醫(7729)在2024年11月宣布獲臺灣首家、也是亞太第一家取得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核發「再生醫療等製品外國製造業者認定證」,成功為臺灣再生醫療締造跨出國際里程碑。仲恩開發的小腦萎縮症(SCA)異體脂肪間質幹細胞(ADMSC)新藥Stemchymal®,也計畫在取得日本暫時性藥證後,即可在日本合法生產、販售。日本是全球第三大醫療消費大國,憑此認證,仲恩將進一步打造臺、日研發與...

生技中心、臺中榮總簽MOU 推藥物開發、臨床試驗、商務合作

2024-12-25 / 記者 吳培安
今(25)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宣布與臺中榮總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共同啟動多項合作專案,包括新藥臨床試驗平台建置、智慧醫療技術轉化、以及生技創新產品的驗證與加速開發計畫。 此次簽署的MOU在藥物開發研究項目合作上,涵蓋了:腫瘤與免疫腫瘤藥物的研發、纖維化疾病新藥及相關生物標記、人工智慧(AI)輔助生物資訊與藥物研發技術、細胞治療(例如CAR-T療法)的應用,以及藥物代謝動力學...

莫德納如何全面導入數位解決方案?

2024-12-06 / 記者 彭梓涵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已逐漸應用到各行各業,但在生物製藥領域,因臨床資料具有敏感性,不少生技公司因此禁止員工內部使用ChatGPT。但莫德納不只大力擁抱,還培養公司員工AI思維,他們怎麼透過AI讓mRNA療法的開發事半功倍?又如何利用AI加速個人化癌症疫苗發展?撰文/彭梓涵今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預測蛋白質結構」研究,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化學教授DavidBaker,與GoogleDee...

全臺首家取歐盟新制IVDR認證! 新穎生醫腎病變檢測進攻澳洲、馬來西亞

2024-12-06 / 記者 李林璦
新穎生醫(6810)是臺灣第一家通過歐盟新制《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法規》(IVDR)的公司!這是歐盟公告7年來,臺灣首款產品通過IVDR新制,新穎此次取證後將以快速註冊路徑在澳洲申請上市、馬來西亞換證,持續擴張國際市場賽道。撰文/李林璦新穎生醫(6810)在今年9月30日宣布,腎病生物標記檢測試劑DNlite-IVD103取得歐盟《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法規》(IVDR)認證,適應症從預測二型糖尿病患的腎病...

全球細胞治療專利佈局概況

2024-10-31 / 記者 王柏豪
撰文/華淵鑑價股有限公司責任編輯/王柏豪資料整理/華淵鑑價股有限公司細胞療法(CellTherapy),屬於再生醫療的一種,主要有同種自體細胞(Autologous)、同種異體細胞(Allogeneic)、或異種異體細胞(Xenogeneic)幾種類型,自體細胞是指利用病人本身的免疫細胞取出進行培養、誘導、擴大數量後,再將細胞放回體內,與疾病進行對抗或是修補器官、組織損傷。有別於傳統治療,細胞療法...

陽明交大醫技系導入AI、中草藥、外泌體 引領醫事檢驗新時代

2024-10-31 / 記者 彭梓涵
成立超過40年的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致力培養高級醫療專才,目前已培育超過1,300名畢業生。隨著新興療法不斷推陳出新,近年,陽明交大醫技系邀請多位具國內外多年學術研究經驗的教師者加入,從中草藥、人工智慧、外泌體等前沿領域融入教學,為陽明交大醫技系學生,開拓醫事檢驗的嶄新視野。撰文/彭梓涵創立於1979年的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以下簡稱陽明交大醫技系),是臺灣國立大學之...

專家業者齊發聲:速落實AI醫療、 產業人才、臨床需求盤點

2024-09-26 / 記者 巫芝岳
2024年BTC三場綜合討論,專家、業者建議踴躍,並迸出許多火花。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榮譽理事長李鍾熙直指,「生技產業發展」與「健康臺灣」兩議題的發展方向不一樣,在推動「要花經費、人力」促進健康的政策時,更應思考如何讓「要面向國際、要賺錢」的生技產業得以發展。撰文/巫芝岳、彭梓涵、李林璦、吳培安議題一:智慧/遠距醫療助攻在宅醫療教育部加速培育AI人才議題一的綜合討論,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吳...

「醫療產業化」大鬆綁? 「醫界投資生技、臺灣創造」成亮點

2024-09-26 / 記者 巫芝岳
8月26~28日,第19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展開,本屆是賴政府上任後的首場BTC會議,雖然新政府已提出「健康臺灣」政見,但尚未有具體的生技產業發展規劃,因此,本次BTC提出的政策建議方向格外受到矚目。撰文/巫芝岳、彭梓涵、李林璦、吳培安8月26~28日,定調生技產業重大方向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於臺北展開。今年BTC以「智慧創新、生醫永續、健康臺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