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17種多發性硬化症iPSC模型 首揭神經膠質細胞影響

2024-08-31 / 記者 彭梓涵
近(26)日,紐約幹細胞基金會(NYSCF)研究所和凱斯西儲大學(CWRU)的科學團隊,建立了17種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的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模型,研究團隊利用該模型,首次證實MS患者除了免疫系統的疾病特徵外,還有新的疾病生物學,即是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變化,對疾病發生也有所影響,相關研究已發表在《CellStemCell》期刊上。 領導該研究的作者ValentinaFossati表...

昱星攜美商分子儀器 探iPSC、3D類器官藥物發現技術

2024-07-30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7月26日),昱星生技(LumiSTAR)與美商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於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期間共同舉辦研討會,探討先進的藥物發現方法中的即時檢測技術、基於類器官的精準醫療,以及自動化3D生物學解決方案的最新創新技術本場研討會除了由昱星執行長張郁芬,介紹昱星的即時檢測技術「LumiRDT」外,也邀請韓國成均館大學生物物理學系教授Jong-Chan...

臺灣再生醫療團隊iPSC將邁臨床試驗階段、獲日本京都大學合作

2024-07-28 / 記者 吳培安
昨(27)日,國科會「超高齡社會精準再生醫學啟航計畫」期中成果發表會於BIO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展期間盛大舉辦,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計畫推動辦公室領軍,展出7組國內再生醫療「全明星陣容」產學研醫團隊的最新研發成果,項目涵蓋: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異體細胞治療、基因修飾細胞、外泌體(exosome)等新興再生醫療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投入iPSC研究的再生...

高醫大李昭男Accelerated結盟Wistar、Pluristyx 異體細胞療法攻免疫、癌症、愛滋

2024-07-12 / 實習記者 林庭語
美國時間7月10日及11日,由臺灣出身的李育達(YutaLee)創辦的再生醫療公司AcceleratedBiosciences,分別宣布與Wistar研究所及擁有基因編輯技術的生技公司Pluristyx達成合作,利用Accelerated所開發的人類滋養層幹細胞(hTSC)平台技術,與兩個機構分別展開合作。Accelerated的hTSC平台是這兩項合作的關鍵。hTSC為一種新型的多潛能(plur...

類器官/器官晶片助攻細胞研究、篩藥平台 導入AI決策再加速!

2024-07-11 / 記者 巫芝岳
今(11)日,由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辦,美商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環球生技協辦的「下一代『類器官/器官晶片』技轉落地戰」論壇中,由清大特聘教授曾繁根、中研院研究員董奕鍾、分子儀器資深應用研究員崔瑞廷,以及昱星生技執行長張郁芬,分享了展現不論在細胞的基礎科學研究、篩藥平台等都大有潛力的類器官/器官晶片應用外,也讓參與者認識在整合AI分析、自動化等技術助攻下,類...

Shinobi聯手Panasonic、CiRA 開發低成本iPS-T細胞療法平台;Lumicell乳癌術中即時檢測平台 獲FDA批准;三顧、臺大團隊幹細胞治膀胱無力研究 登歐洲泌尿科醫學會

2024-04-19 / 環球生技
《臺灣》三顧、臺大團隊幹細胞治膀胱無力研究登歐洲泌尿科醫學會 今(19)日,三顧(3224)宣布其與臺大醫院張尚仁醫師帶領的泌尿科團隊,運用三顧研發的專利M-Cell纖維母細胞(高聚合劑型人體幹細胞),發現將人體幹細胞注射於膀胱無力的老鼠膀胱後,可以促使器官組織修復改善。此研究也已於日前舉辦的歐洲泌尿科醫學會中發表,並獲得最佳論文獎肯定。 《臺灣》「環球生醫新創CEO同學會」台灣工研新創協會、Te...

諾和諾德、國內iPSC專家曝:iPSC應用潛力廣 製造、效價分析待完善

2024-04-10 / 記者 巫芝岳
今(10)日,由昱星生技和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主辦的「iPSC的潛力與應用座談會」中,諾和諾德(NovoNordisk)醫學總監MatthewDaniels、醫界聯盟執行長林世嘉、昱星執行長張郁芬,以及安美睿生技營運長何佳樺,分享了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和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趨勢,以及製造和法規層面等挑戰。諾和諾德MatthewDaniels:全球大廠紛投入iPSC應用製造、效價分析待完善諾和...

癌相關基因出現率逾兩成?! 以研究:需重視多潛能幹細胞培養監控  

2024-01-29 / 記者 吳培安
日前(9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HebrewUniversity)發表研究,發現人類多潛能幹細胞(hPSC)在培養過程中,超過兩成會出現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這些突變不只是會影響細胞的生長優勢,也會影響細胞分化的命運(cellfate)。研究團隊表示,在多潛能細胞培養過程中加入常規檢查非常重要,因為這些細胞可能會使得幹細胞研究得出錯誤的結論,或是被用在臨床的再生醫療之中,使用時必須加以警覺。這項研...

榮陽交誘導iPSC「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助青光眼治療

2023-11-16 / 記者 劉馨香
今(16)日,陽明交通大學與臺北榮總研究團隊宣布,成功將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hiPSC),分化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GC-likecells)。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細胞有助於研究青光眼等視神經病變的機制,作為篩選藥物的模型,或是進一步開發為細胞移植,帶來視神經病變的根本性療法。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CellularandMolecularLifeSciences》。 陽明交大說明,視網膜神...

幹細胞製程突破!通用幹細胞免塗層iPSC培養技術登上《Cell Transplantation》  

2023-09-25 / 記者 吳培安
近日,通用幹細胞(7607)宣布,其在人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培養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開發出不需要預先將貼附基質做塗層,iPSC便能直接貼附、正常生長,並長期維持幹細胞特性及染色體的穩定的新型培養基。此最新開發成果,也已發表並獲刊登於《CellTransplantation》。 通用幹細胞表示,iPSC相較於體細胞與其他幹細胞,具有無限增殖、且能分化成人體所有種類細胞,在細胞治療上具有龐大...

《Nature》子刊:游正博團隊最新發現 CRISPR-Cas9恐誘發基因體變異風險

2023-08-26 / 記者 吳培安
今(26)日,《NatureCommunications》最新上線,刊登了林口長庚醫院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所長游正博團隊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其透過兩種全基因體分析技術發現,經過CRISPR-Cas9基因體編輯的人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出現了非典型(atypical)、非同源性脫靶的大型結構性變異,其潛在風險可能影響到疾病模型建立、甚至是未來的臨床應用,引起國際關注。在此研究中,研究團...

昱星攜HCS Pharma、Molecular Devices 共探iPSC類器官篩藥技術

2023-07-28 / 記者 巫芝岳
昨(27)日,昱星生技(LumiSTARBiotechnology)㩦手來自法國及美國的合作伙伴——HCSPharma與MolecularDevices,於亞洲生技大會共同舉辦了焦點座談會,以「推進藥物篩選前沿研究」為主軸,分享如何運用創新的技術與平台,以體外3D類器官模型為基礎,減少試誤導致的資源浪費,縮短新藥的開發時程。會中,昱星執行長張郁芬提到,昱星專注於結合基因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