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製程突破!通用幹細胞免塗層iPSC培養技術登上《Cell Transplantation》  

2023-09-25 / 記者 吳培安
近日,通用幹細胞(7607)宣布,其在人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培養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開發出不需要預先將貼附基質做塗層,iPSC便能直接貼附、正常生長,並長期維持幹細胞特性及染色體的穩定的新型培養基。此最新開發成果,也已發表並獲刊登於《CellTransplantation》。 通用幹細胞表示,iPSC相較於體細胞與其他幹細胞,具有無限增殖、且能分化成人體所有種類細胞,在細胞治療上具有龐大...

《Nature》子刊:游正博團隊最新發現 CRISPR-Cas9恐誘發基因體變異風險

2023-08-26 / 記者 吳培安
今(26)日,《NatureCommunications》最新上線,刊登了林口長庚醫院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所長游正博團隊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其透過兩種全基因體分析技術發現,經過CRISPR-Cas9基因體編輯的人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出現了非典型(atypical)、非同源性脫靶的大型結構性變異,其潛在風險可能影響到疾病模型建立、甚至是未來的臨床應用,引起國際關注。在此研究中,研究團...

昱星攜HCS Pharma、Molecular Devices 共探iPSC類器官篩藥技術

2023-07-28 / 記者 巫芝岳
昨(27)日,昱星生技(LumiSTARBiotechnology)㩦手來自法國及美國的合作伙伴——HCSPharma與MolecularDevices,於亞洲生技大會共同舉辦了焦點座談會,以「推進藥物篩選前沿研究」為主軸,分享如何運用創新的技術與平台,以體外3D類器官模型為基礎,減少試誤導致的資源浪費,縮短新藥的開發時程。會中,昱星執行長張郁芬提到,昱星專注於結合基因編碼...

心臟iPSC研究先驅吳慶明 當選美國心臟學會新任主席

2023-06-30 / 記者 劉馨香
近日,美國心臟學會(AHA)公布,心臟幹細胞醫學先驅研究者吳慶明(JosephC.Wu)將成為第87任主席(president),於7月1日上任;在為期一年的任期中,他將於2024年負責AHA一百週年慶典。現年52歲的吳慶明為美國史丹佛大學心血管中心主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imonH.Stertzer醫學系及放射學系教授,在去(2022)年當選為臺灣中研院第33屆院士。吳慶明一生的研究事業專注...

昱星北美BIO成果豐碩! 幹細胞篩藥引大廠注目、力拚全球首個「自動化iPSC分化平台」

2023-06-12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6月8日,一連四天的2023北美生技展(BIO2023)正式落幕,臺灣由國科會率領超過50家國內廠商赴美展出,許多廠商陸續傳出捷報。其中,開發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相關應用的昱星生技表示,其將和MolecularDevices合作建置的全自動化「iPSC篩藥平台」,已在本次展會中吸引到國際大廠洽談合作;而另一項「iPSC分化」的自動化建置完成後,則可望成為全球首個自動化iPSC分化...

臺大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 動物實驗成功促神經再生

2023-02-07 / 記者 劉馨香
今(7)日,臺大醫院和臺灣大學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中證明,移植後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團隊研發的其他電紡紗生醫材質,也證明有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分化及視神經修復的潛能。此研究結果已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臺大醫院眼科教授,也是「臺大醫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佔全身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

細胞治療最新趨勢解析! 昱星iPSC平台研發有成 明年台北生技園區擴大規模

2022-12-03 / 記者 巫芝岳
今(3)日,昱星生技在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中,主辦「解析細胞治療技術與挑戰」講座。除了介紹公司最新進展外,也邀請包括國家生技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執行長沈家寧、義大先進醫療技術整合發展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委員張肇松,以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向榮生醫、台灣粒線體等產業專家,分享細胞治療最新趨勢。該講座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和義大醫院協辦。國發基金副執行秘書蔡宜兼致詞表示,昱星是國發基金重點栽培對象,從初創...

打造臺細胞治療研發、法規、臨床生態系! 自動化iPSC平台、病人RWE逐步到位

2022-10-07 / 記者 巫芝岳
今(7)日,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於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中舉行的「2022臺北生技小聚」中,以「細胞治療」為主軸,由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執行長沈家寧、醫藥品查驗中心(CDE)諮詢輔導中心副主任湯依寧,以及亞東醫院研究副院長張至宏,分別分享了在園區資源、《特管辦法》等相關法規,和臨床實例上的最新現況。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致詞表示,本次為臺北市政府生技小聚首次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舉辦,他表...

次世代先進醫療想像與實踐: 台灣CAR-T、iPSC應用、基因治療最新發展

2022-09-23 / 記者 王柏豪
今(23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與財團法人醫界聯盟基金會舉辦「次世代先進醫療的想像與實踐」論壇,由生技中心副執行長李財坤主持,邀請當今國內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開發領域活躍權威,包括樂迦再生科技醫療長張裕享醫師、台安生技總經理林世嘉、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創服育成專題中心執行長沈家寧,分享被認為將是全球次世代先進醫療的CAR-T、iPSC應用、基因治療等,目前在台灣的發展現狀與機遇。 張裕享:CAR-T...

《Cell》子刊:更似成人iPSC衍生心肌細胞 建心臟疾病模型

2022-08-15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ofConnecticut)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衍生心肌細胞(iPSC-CM)平台,其與成人的心臟非常相似,更有潛力作為臨床前藥物開發和測試,以及更好的心臟病疾病模型。此研究7月26日發表於《CellReports》。該研究由康乃狄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Kshitiz,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臟病學系的JunaidAfz...

北醫大總顧問何弘能:hiPSC醫學應用的前景與挑戰

2022-08-13 / 記者 王柏豪
「第37屆生物夏令營」最後壓軸邀請到臺灣生殖免疫權威,現為臺北醫學大學總顧問何弘能,分享他一路在多能幹細胞(hiPSC)研究的歷程,以及對未來應用與挑戰的看法。何弘能表示,僅管hiPSC應用到生物醫藥研究深具潛力,但要更適合臨床級別應用,還存在各種細胞誘導、培養、製造等品質問題,此外,還有致瘤性、免疫排斥、遺傳變異導致異質性等疑慮。因此,還需要很長時間及更多Cohort(世代)研究來克服。從醫師到...

諾獎得主山中伸彌CiRA基金會三箭齊發 加速iPS細胞平價化

2022-07-27 / 記者 吳培安
今(27)日,在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首日的開幕活動中,大會特地邀請到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ShinyaYamanaka)擔任專題講者,分享他所帶領的CiRA基金會,如何透過三種不同的策略,讓iPS細胞的成本能夠大幅降低,從學術殿堂走向商化、最終成為平民也能負擔得起的療法。 CiRA基金會的前身、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