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器官/器官晶片助攻細胞研究、篩藥平台 導入AI決策再加速!

2024-07-11 / 記者 巫芝岳
今(11)日,由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辦,美商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環球生技協辦的「下一代『類器官/器官晶片』技轉落地戰」論壇中,由清大特聘教授曾繁根、中研院研究員董奕鍾、分子儀器資深應用研究員崔瑞廷,以及昱星生技執行長張郁芬,分享了展現不論在細胞的基礎科學研究、篩藥平台等都大有潛力的類器官/器官晶片應用外,也讓參與者認識在整合AI分析、自動化等技術助攻下,類...

類器官/器官晶片與實驗動物「牽手非敵手」併用實現精準醫療

2024-07-11 / 記者 吳培安
今(11)日,由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辦,美商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環球生技協辦的「下一代『類器官/器官晶片』技轉落地戰」論壇,會中除了多位類器官/器官晶片研發者,以及提供3D生物學儀器設備的美商分子儀器外,也邀請到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秦咸靜主任、北美智權劉家豪專利師,從新藥開發的動物替代系統趨勢、專利檢索與專利地圖切入,分享類器官/器官晶片的發展契機。 國家生...

《Nature》子刊:哈佛、UC Davis研發子宮頸晶片 助婦女健康研究

2024-06-03 / 實習記者 林庭語
昨(2)日,哈佛大學Wyss生物工程研究所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團隊公布其新成果,開發出以微流體模型模擬人類子宮頸的「子宮頸晶片」(CervixChip)。子宮頸晶片能模擬再現人類子宮頸的上皮基質介面及微生物間作用,成為研究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Vaginosis,BV)等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新工具。此研究刊登於《NatureCommunications》。當今已有25%育齡婦女曾感染...

《Cell Stem Cell》首次成功開發人類血腦屏障的腦模型「組合體」

2024-05-24 / 實習記者 林庭語
近(15)日,辛辛那提兒童醫院(CincinnatiChildren)的研究團隊在《CellStemCell》上發表腦科學的新成果,成功開發出具有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功能的人類迷你大腦。其「組合體(Assembloids)」包含複製人類腦組織的類腦器官和模仿血管結構的類血管,此項成果有望助於研究中風、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及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治療。人...

日RIKEN血腦障壁類器官 助腦瘤藥篩選、有望替代動物實驗  

2024-02-29 / 記者 吳培安
昨(28)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生命機能科學研究中心(BiosystemsDynamicsResearch,BDR)發表類器官最新研究成果,其利用人類細胞衍生的模組化組織,建立了血腦障壁的體外模型。研究團隊將其設計的平台稱為「箱中組織」(Tissue-in-a-CUBE),它能應用在藥物發現(drugdiscovery),並能作為臨床前研究的動物模型替代方案。此研究已發表在《Commu...

《Nature》首項胚胎神經管類器官問世! 完整模擬大腦、脊髓早期發育

2024-02-27 / 記者 巫芝岳
近(26)日,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項胚胎神經管(neuraltube)類器官模型,首次能完整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早期的過程,將有助於許多神經疾病、療法研究。該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呈現為管狀的神經管,是人類胚胎中日後將發育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構造。該論文指出,近年雖有許多運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hPSC)衍生的神經發育模型,例如神經...

《Cell Stem Cell》劍橋胎盤類器官 首揭子宮免疫細胞影響胎盤機制

2024-01-25 /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的科學家,運用胎盤類器官(organoid)研究出人類子宮內膜中的免疫細胞——子宮自然殺手細胞(uNKcell),會如何調節胎盤以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該研究結果,也有助於了解如妊娠毒血症等妊娠疾病的發生原因。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StemCell》。這項針對人類胎盤發育初期的研究,突破了過去科學家難以...

《Cell》子刊:首款結膜類器官問世! 同步揭結膜內首見「簇狀細胞」

2024-01-18 / 記者 巫芝岳
近(11)日,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HubrechtInstitute)的科學家,首次開發出人類結膜類器官(organoid),可望成為結膜相關疾病、療法開發的研究利器,另外,他們還從中發現了過去未知的「簇狀細胞」(tuftcell),該細胞可能對發生過敏反應時有重要作用。這項研究被發表於期刊《CellStemCell》。結膜覆蓋於眼球的眼白和眼瞼部位,且已知包括:乾眼症、癌症、過敏和感染等,都和結...

《Cell Stem Cell》類器官篩藥新發現:心絞痛老藥可望治胰臟癌?!

2024-01-02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2月26日),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CornellMedicine)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胰腺癌類器官篩藥系統,他們以此篩選6千多種藥物,測試其對胰腺癌的作用,並發現其中perhexilinemaleate這項已知的心臟病藥物,可望對胰腺癌產生療效。該論文被發表於期刊《CellStemCell》。該研究中使用的類器官,是以健康小鼠胰臟組織,針對最常見的胰腺癌—&mda...

Vivodyne AI驅動一站式自動化開發新藥 種子輪募3800萬美元  

2023-11-23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2日,致力於人工智慧藥物探勘(AIdrugdiscovery)及人類組織藥物測試自動化流程開發的Vivodyne,宣布3800萬美元的種子輪募資到位,推進其藥物探勘產品線以及AI協作管理平台。 此次種子輪募資是由KhoslaVentures領投,並獲得CSVentures、KairosVentures、BisonVentures、MBXCapital的支持。 Vivodyne在AI藥物探...

類器官/器官晶片風潮已來、自動化需求增加!AI分析設備成最佳助攻手

2023-10-05 / 記者 巫芝岳
今(5)日,香港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於君品酒店盛大舉辦「2023台灣高內涵第12屆使用者研討會」,邀請昱星生技、法商HCSPharma、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陳怡文、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呂俊毅等生醫產學界專家,分享他們應用MolecularDevices高內涵技術平台(highcontentplatform)完成的創新研究成果;此外,Molecular...

FDA現代化2.0加速動物試驗替代方案落實!臺灣準備好跟上了嗎?

2023-09-23 / 記者 吳培安
自2022年12月,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簽署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FDAModernizationAct2.0),使得藥物開發者不強制規定動物實驗測試新藥以取得批准以來,大大加速了其他替代技術的產學研發展,例如類器官(organoids)和器官晶片(organs-on-chips),卻也將藥物開發者和科學家推向了混雜的適應過渡期。 使用其他替代方案取代動物模型、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