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首項胚胎神經管類器官問世! 完整模擬大腦、脊髓早期發育

2024-02-27 / 記者 巫芝岳
近(26)日,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項胚胎神經管(neuraltube)類器官模型,首次能完整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早期的過程,將有助於許多神經疾病、療法研究。該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呈現為管狀的神經管,是人類胚胎中日後將發育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構造。該論文指出,近年雖有許多運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hPSC)衍生的神經發育模型,例如神經...

《Nature》首揭嬰兒出生後大規模神經元遷移 0~3歲神經可塑性關鍵!

2023-12-27 / 記者 巫芝岳
近(20)日,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ofPittsburgh)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項嬰兒在出生後,大腦中顳葉區域會有長達三年的大規模神經遷移(neuronalmigration),這項研究推翻過去普遍認為「神經元朝皮質區域的遷移多在出生前就完成」的理論,也是證明幼兒之所以有高度神經可塑性的關鍵之一。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研究團隊發現,嬰兒從出生到幼兒時期,會有許多年輕的...

《Nature》DNA複製時序很重要!德研究揭哺乳類胚胎表觀基因體新關鍵  

2023-12-26 / 記者 吳培安
日前(21日),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HelmholtzMunich)表觀基因體及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透過單細胞Repli-Seq技術解開了哺乳類早期發育中「複製時序」(replicationtiming)在表觀遺傳及細胞發育的重要性,進而為細胞的可塑性(cellplasticity)帶來新見解。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 DNA複製是細胞分裂乃至生命延續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之一,...

英舉辦人類胚胎研究公共對話 支持放寬「14天規則」

2023-10-25 / 記者 巫芝岳
近(24)日,英國研究與創新局(UKRI)的Sciencewise計畫,舉辦了針對人類胚胎研究的公共對話(publicdialogue),提出包括:「延長胚胎研究倫理的14天規則」的建議、對基因工程的擔憂等,這些結論也將納入英國威康人類發育生物學計畫(Wellcome’sHumanDevelopmentalBiologyInitiative, HDBI)中。該公共對話活動共由70名可反...

《Advanced Science》水凝膠模擬子宮微環境! 促幹細胞體外發育更完整

2022-12-20 / 記者 巫芝岳
近(15)日,澳洲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Sydney)的科學家,運用一項水凝膠材料,在體外成功促使多潛能幹細胞(pluripotentstemcells)經歷胚胎發育的重要階段,使其開始分化為具有三個胚層的胚胎,也是目前在體外誘導幹細胞進入此發育階段時,能最完整反應其在體內情況的一項方法。該研究發表於期刊《AdvancedScience》。該實驗中,研究人員成功在培養皿中誘發幹細胞出現「原腸...

《Nature》英、美首創小鼠「幹細胞人造胚胎」 成未來器官移植新希望

2022-08-31 / 記者 巫芝岳
近(25)日,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和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科學家,以多種幹細胞成功培養出具有部分腦部與心臟結構的小鼠「人造胚胎」,這項成果除了可作為胚胎發育早期的基礎研究工具外,未來更可望進一步開發出用於移植的人類合成器官。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這項人造胚胎,是由3種胚胎發育初期的幹細胞,以人工方式組成。研究團隊並證明其在母鼠子宮內,...

《Cell》人類大腦為何完勝猩猩? 「類器官」解發育關鍵細胞變化

2021-04-03 / 記者 巫芝岳
近(24)日,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研究機構(MRCLaboratoryofMolecularBiology)的科學家,透過大腦「類器官」(organoid)研究,發現大腦發育時的一項細胞型態變化,可能是造成人類大腦可發育得比其他靈長類更大、更複雜的關鍵原因。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人類與其他猿猴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我們的大腦發育時會經歷特有的「快速擴張」機制,但科學家一直未能了解該機制。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