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胰臟癌早篩AI CT判讀新工具特異性99.9%!

2023-11-27 / 記者 巫芝岳
近(2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團隊,發表了一篇關於結合人工智慧(AI)與未注射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掃描(CT),能提升胰臟導管腺癌(PDAC)早期診斷的研究。這項與阿里巴巴達摩院醫療AI團隊合作合作的研究顯示,相較於放射科醫師的平均表現,這項AI工具的靈敏度高出34.1%、特異性高出6.3%。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Medicine》。研究團隊運用一項稱為「PANDA」(pancreatic...

《Nature》子刊:陽明交大、成大「核酸藥+胞外體」創新療法 精準攻擊胰臟癌  

2023-10-25 / 記者 吳培安
近(23)日,由陽明交大、成功大學醫學院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針對胰管腺癌(PDAC)的最新精準治療策略。他們將具雙重靶向特性的胞外體(dtEV)作為載體,搭載數個具療效的RNA核酸藥物,精準靶向胰管腺癌,並在動物實驗驗證抑制腫瘤、延長存活期的初步效果。這項研究發表在知名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 此研究是由陽明交大生物藥學研究所教授暨玉山學者李利領軍,攜手陽明交通大學...

《Nature》子刊:骨髓癌新藥有望治胰臟癌 動物延長35%存活期

2023-08-31 / 編輯 熊佳駒
近(28)日,澳洲加文醫學研究所(GarvanInstituteofMedicalResearch)和製藥公司Pharmaxis發現,治療骨髓癌的新藥PXS-5505對胰導管腺癌(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PDAC)也有奇效。在異體移植的胰臟癌模型中,PXS-5505能顯著改善纖維化的腫瘤微環境,藉此提升對受試者的化療效果。此結果目前已發表在《NatureCan...

杏國減資8億4332.5萬元 規劃特定胰臟癌患者三期二線臨床;FDA諮詢委員16:1支持輝瑞新冠藥Paxlovid完全批准

2023-03-17 / 環球生技
《臺灣》杏國減資8億4332.5萬元規劃特定胰臟癌患者三期二線臨床今(17)日,杏國新藥(4192)宣布,董事會決議辦理減資8億4332.5萬元,為了改善財務結構與營運發展需求。董事長李志文也表示,杏國在過去幾年完成CT4006胰臟癌全球三期臨床試驗結案數據分析後,發現對特定族群病患具有顯著效果,因此於111年8月設計出CT4008胰臟癌三期二線人體臨床試驗,然而團隊仍需縝密思量並提出具說服力的療...

創最高授權金!DCB新一代ADC藥 6.9億台幣技轉旭富轉投嘉正生技

2023-03-13 / 記者 彭梓涵
今(13)日,經濟部宣布,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自2016年研發的新一代具有關鍵三甘露醣(trimannosy)鍵結技術、可搭載2個小分子藥物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以6.9億台幣授權金,技轉給國內原料藥龍頭旭富製藥(4119)投資的新創公司—嘉正生技,創下DCB歷來最高授權金。 經濟部技術處邱求慧處長表示,精準健康、精準醫療一直是政府大力發展的方...

智擎一線胰腺癌組合療法OS勝出標準組合療法 將送美國sNDA申請  

2022-11-09 / 記者 吳培安
今(9)日,智擎生技製藥(4162)宣布,其開發的安能得組合療法NALIRIFOX於一線胰腺癌之全球樞紐性臨床試驗結果,達成顯著臨床意義。 智擎表示,該臨床試驗NAPOLI-3為一跨國、隨機、開放性、兩個組別(1:1)之樞紐性臨床試驗,共收案770名一線胰腺癌病患,並由其授權合作夥伴——法國Ispen公司進行臨床試驗。 在該試驗中,NALIRIFOX是以安能得搭配Oxali...

早臨床診斷一年揪出風險!梅奧診所胰臟癌影像AI 準確率逾95%

2022-07-19 / 記者 彭梓涵
胰臟癌早期症狀極不明顯,有多達40%的胰腺癌患者,其病狀不易透過電腦斷層掃描(CT)而發現。近(14)日,梅奧診所(MayoClinic)放射科的研究團隊建構一套CT影像判讀機器學習模型,該模型可在臨床診斷中位數386天前預測導管胰腺癌(PDAC)風險,準確率達95%以上。相關研究已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 這項研究共使用155名PDAC患者在臨床診斷判斷為PDAC前的C...

早期發現「癌王」!UCSD胞外囊泡篩檢第一期胰臟癌準確度達99.5%

2022-03-22 / 記者 吳培安
近(美國時間17)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發表一種偵測血液中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能夠早期發現95%的第一期癌症,且在美國第三大癌症死因、被稱作「癌王」的胰臟癌,第一期的準確度甚至高達99.5%。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Medicine》。 這項技術是由UCSD醫療系統旗下的Moores癌症中心,在12年前開發出...

杏輝重整再出發! 杏國胰臟癌新藥將對人種再分析、多項臨床試驗持續推進

2021-11-11 / 記者 巫芝岳
今(11)日,杏輝(1734)與杏國(4192)舉行聯合法說會,集團今年雖受疫情影響就醫量、導致營收略降,但電商、功能性食品類仍成長,淨利略增;而杏國SB05PC(EndoTAG-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雖日前公布「解盲結果不如預期」,但杏國將從不同人種與地區再進行數據分析。杏輝董事長李志文表示,集團已調整計劃,訂定各產品佈局,預期明年後穩健成長。由於疫情導致民眾就醫量減少,杏輝集團今年營收略降,Q1...

杏國胰臟癌新藥三期解盲失利 療效指標未達顯著差異

2021-10-21 / 記者 巫芝岳
今(21)日,杏輝(1734)與杏國(4192)召開記者會,解盲杏國胰臟癌新藥SB05PC全球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SB05PC在該項二線治療臨床試驗中,雖安全性無虞,但主要和次要療效評估指標皆未能達到顯著差異。杏國總經理蘇慕寰指出,該試驗是2017年4月時,獲美國FDA准予執行的三期二線、七國人體臨床試驗,同年7月獲台灣食藥署(TFDA)准予執行臨床試驗,2018年6月通過法國、8月通過匈牙利...

《Science》解密發炎與胰臟癌關聯 ADM與KRAS突變共促癌症

2021-09-21 / 記者 劉馨香
近日,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Science》發表一項新研究,顯示發炎與胰臟癌的發展之間存在長期的關聯性。胰臟細胞在反覆發炎後,會產生胰管化生(ADM),短期可保護組織,但長期來說會與KRAS突變一同促進腫瘤的形成。此研究成果有助於開發防止胰臟癌發展的療法。研究人員在誘導性KRAS突變胰臟癌小鼠模型中,刺激短暫的發炎反應,發炎立即引起胰臟細胞的病理變化,但此變化在一週內消退。然而,與對照...

EB年會:TKI標靶藥鼻祖Tony Hunter 分享胰臟癌潛力生物標記

2021-04-28 / 記者 巫芝岳
全球最大國際生醫盛會「實驗生物學國際組織」(ExperimentalBiology,EB)線上年會,於4月27-30日舉行;美東時間27日下午,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TonyHunter於唐獎講座中,分享了其團隊如何發現酪胺酸磷酸化,及相關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藥物開發。許多實體腫瘤的成因,並非由單一類細胞異常所引起,而是腫瘤細胞與周遭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