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攜手國衛院 開發腸道慢性發炎新機轉新藥
2025-01-16 / 記者 李林璦
今(15)日,清華大學生醫學院助理教授邱于芯與國衛院生技藥研所所長謝興邦合作,共同找到關閉腸道細胞表面離子通道的機制,成功研發出抑制發炎分子釋放的藥物。該研究刊登於《AdvancedScience》。 邱于芯說明,細胞內的重要能量分子ATP,當腸道細胞受損凋亡時,就會通過大孔徑的PANX1離子通道跑出來,釋放出危險的訊號,吸引免疫細胞過來清理受損的細胞,這是身體清除受損細胞的修復機制。 但是,在發...
國衛院研究:愷他命成癮傷腦! 比思覺失調更嚴重
2024-12-16 / 記者 李林璦
今(16)日,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研究員實驗室團隊與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暨衛生福利部藥癮治療示範中心黃名琪教授、陳柏妤醫師、鍾安妮醫師以及瑞士蘇黎世大學Bavato醫師團隊合作,發現長期且大量使用愷他命(Ketamine)而引發持續性精神病症狀(ketaminedependencewithpersistentpsychosis,KPP)者,其腦部損傷最為嚴重,並發現KPP患者體內神經絲輕...
朗齊生醫攜達運精密簽MOU 開發微針型抗癌療法
2024-12-11 / 記者 彭梓涵
昨(10)日,朗齊生醫(6876)宣布與微針技術開發公司達運精密(6120)簽訂合作意向書(MOU)。朗齊將運用達運的微針技術,結合自有藥物——多靶點抗癌新藥LXPA1788,提升藥物傳遞,打造新劑型抗癌藥物。朗齊生醫指出,此次合作將聚焦朗齊授權自國衛院的多靶點抗癌新藥LXPA1788,該藥物已在胰臟癌、肝癌、胃癌、大腸直腸癌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實驗中,證實其具有抑制癌細胞...
國衛院體外三維癌細胞培養技術 化身「癌組織工廠」
2024-11-25 / 記者 李林璦
今(25)日,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董國忠副研究員研究團隊分享其研發出「新穎體外三維癌細胞培養技術」,運用新材質多孔性骨支架並合併數個骨微環境開發出「癌組織工廠」,縮短體外培養成腫瘤組織的時間,例如14天可在體外培養0.6公分的胰臟癌腫瘤組織。此研究成果已於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2024年8月起開放接受「測試藥物腫瘤組織學體外評估」委託研究服務。同時,已進入專利審查中,並完成大量樣品測...
國衛院、諾和諾德簽MOU 健康大數據助力慢性病防治
2024-11-22 / 記者 彭梓涵
今(22)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與台灣諾和諾德(NovoNordisk)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利用臺灣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之資料庫與大數據,針對多項慢性病如高血糖及肥胖等核心風險因子進行監測、分析。 國衛院司徒惠康院長表示,今年為「健康臺灣」啟航之第一年,期望雙方的合作透過研究、臨床試驗、數據分析、科技介入等,找到防治疾病的關鍵。 諾和諾德臺灣區總經理DanielBohsen表示,三高以及與其相...
國衛院繪製臺灣乳癌基因變異圖譜 助力臨床治療、標靶開發
2024-10-17 / 記者 彭梓涵
今(17)日,國衛院癌症研究所陳尚鴻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以及李健逢共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運用次世代定序(NGS)技術,進行臺灣116份乳癌檢體全方位癌症基因分析(CGP),發現臺灣常見突變的致癌基因,包含:PIK3CA、TP53、KMT2C、GATA3、SF3B1、DNMT3A以及MAP3K1,此結果與西方國家患者相似,該乳癌圖譜有助臺灣乳癌臨床治療參考與標靶藥物開發。相關研究已在今年6月,發表在《...
2024臺北生技獎出爐!國衛院、華廣生技、國邑、仲智、台新藥星光閃爍
2024-09-24 / 環球生技
素有「生技奧斯卡獎」之稱的臺北生技獎,今年迎來第21屆,2024年度頒獎典禮於今(24)日假臺北漢來大飯店舉辦,由臺北市市長蔣萬安頒發獎項。主辦單位表示,本屆共有23家績優生技企業暨學研單位脫穎而出,且今年臺北生技獎獎項再加碼,不僅將創新技術獎分為醫療器材組、製藥暨應用生技組,更頒發首屆特別獎「臺北生技之星」予設立登記於臺北市、發展有成效及特色的生技公司。 2024臺北生技獎得獎名單中,「技轉合作...
國衛院攜手臺東大學 高齡科技落地偏鄉、部落
2024-09-02 / 記者 李林璦
今(2)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立臺東大學攜手合作,雙方於臺東大學舉辦「高齡科技-建構社區跨域資源整合平台-東部示範場域計畫」合作協議簽訂儀式。規劃將在部落文化健康站設立智慧語音平台,串連在地場域及服務體系,提升臺東地區原住民長者的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 該計劃將把以個案為中心的智慧語音平台,設立於在地的部落文化健康站,提供長者生活、健康及照顧資訊的多元串接,並連結家庭照顧者和當地醫療、長照服務,包括...
國衛院大規模5萬名思覺失調患者研究登《JAMA》子刊! 長效針劑降再住院風險
2024-08-09 / 記者 李林璦
今(9)日,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為堅特聘研究員帶領跨機構團隊,針對超過5萬名首次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進行追蹤研究,發現住院期間接受抗精神病長效針劑治療且能避免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相對於接受口服藥物的患者能夠降低再住院風險,但若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反會增加再住院風險。這是少見的大規模首次住院患者接受長效針劑的追蹤研究。該研究發表於《JAMANetworkOpen》。 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首次住院...
國衛院標靶新藥登國際期刊封面 攻近3成癌症MYC致癌基因
2024-08-05 / 記者 李林璦
今(5)日,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紀雅惠研究員、葉燈光副研究員、陳炯東研究員以及張竣評博士合作,發現候選藥物DBPR728小分子口服激酶抑制劑可以促進腫瘤內的MYC癌症驅動蛋白質降解,抑制腫瘤進行糖酵解作用,進而促使癌細胞凋亡,有望幫助未來癌症治療。該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出版的期刊《MolecularCancerTherapeutics》,並被選為當期封面文章。 約有28%...
國衛院實證研究:提出臺灣「健康」空氣品質指標 助力修正草案標準
2024-05-13 / 記者 李林璦
今(13)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環境部(時為環保署)宣布,其共同攜手執行2期共8年政策科技綱要計畫研究成果,透過分析臺灣本土空污與健康數據,建置反映「健康」的空氣品質指標,提供空氣品質改善與標準值建議,目前也已依據數據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 環境部根據國衛院提出的實證研究成果,並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在今(113)年4月29日公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加嚴我國空氣品質標準,期望在盡可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