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生醫5年斥180億韓元 攜手韓國科學技術院 建腦類器官庫

2025-03-06 / 記者 李林璦
昨(5)日,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宣布,將在5年內投資逾180億韓元(4.1億新臺幣),在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中建立一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Bio-MedicalResearchCentre)」建構大腦類器官庫,目標發現10種以上難治性大腦疾病的療法,此外,還將成立合資公司將研究商業化。台塑生醫將與KAIST旗下投資的控股公司KAISTHoldings共同成立合資企業,KAISTHoldin...

諾獎得主Carolyn Bertozzi領軍 解密血腦障壁黏蛋白與衰老關聯

2025-03-03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6日,一項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CarolynBertozzi共同帶領的新研究指出,大腦血管中的黏蛋白(mucin)含量,可能與保護大腦免受老化的有害影響有關,且有望成為降低大腦發炎、改善學習與記憶能力的基因療法目標。這項動物實驗研究成果,刊登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CarolynBertozzi表示,黏蛋白遍布於全身的血管內,也是賦予黏液黏稠質地的蛋白質。它在身體中扮演許多有趣...

《Neuron》追蹤運動神經元 解開大腦3D圖譜

2024-12-26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3日,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JudeChildren'sResearchHospital)科學家,建構出運動神經元與大腦連結的3D圖譜,將大腦區域中V1中間神經元(interneurons)視覺化,並公開程式碼讓所有研究人員更加了解大腦之謎。該研究發表於《Neuron》。 過去一直知道運動動作控制是分散在多個大腦區域的神經網絡協調之後的結果,最後會透過下行路徑(Descend...

有史以來最完整!《Nature》14萬神經元、5千萬突觸 果蠅全腦神經元圖譜誕生

2024-10-03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神經科學研究所,與其結合各地科學家、人工智慧(AI)成立的FlyWire聯盟,建構出「至今最完整的果蠅(Drosophilamelanogaster)大腦圖譜」,包含近14萬個、8,453種類的神經元、超過5450萬個突觸。這也是首次完整建構出特定生物體的大腦圖譜。該研究發表於《Nature》。 率領FlyWire聯盟的是普林斯頓...

《Nature》找到肥胖元兇! 大腦食慾神經元受困沉積物

2024-09-23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8日,澳洲墨爾本大學(TheUniversityofMelbourne)研究團隊在小鼠研究中發現,大腦中控制食慾和代謝的神經元沉積黏性物質時,會阻止神經元感知胰島素,造成代謝紊亂,造成糖尿病和肥胖,而一種神經纖維化小分子抑制劑有望抑制黏性物質的產生,讓體重減輕、改善血糖控制。該研究發表於《Nature》。當人體出現胰島素阻抗時,可能成為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胰島...

北醫大李崇菱、日本廣島大學跨域研究 指「類人腦器官」5大倫理規範要點  

2024-08-23 / 記者 吳培安
今(23)日,臺北醫學大學宣布,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李崇菱副教授參與日本廣島大學一項跨領域合作研究,針對類人腦器官(brainorganoids)相關生醫研究在未來可能引發的法律及倫理爭論,提出當前應規範及保障的五大分類,包括意識、法律地位、知情同意權、所有權以及器官移植。這項研究發表在《JournalofBioethicalInquiry》。 類人腦器官是由人類幹細胞培養出來的三維神經組織,...

《Nature》子刊:老化大腦可望逆轉、修復清除廢物能力  

2024-08-20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5日,一份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ofRochesterMedicalCenter)的小鼠實驗新研究發現,大腦清除廢物的能力雖然會隨著老化而減退,但有機會透過藥物逆轉。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發現有望為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帶來轉機。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Aging》。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被認為與大腦未能清除掉有害的廢棄物有關,...

解開中年肥胖之謎! 日研究:下視丘蛋白MC4R有重要關聯

2024-03-19 / 實習記者 鐘御慈
近(14)日,名古屋大學(NagoyaUniversity)與東京大學(TheUniversityofTokyo)及大阪大學(Osaka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共同發現,存於下視丘的黑色素皮質素-4受體(Melanocortin-4Receptor,MC4R)蛋白質,能調節新陳代謝和食慾以預防肥胖,此發現有望為肥胖治療提供新的途徑。此研究發表於《CellMetabolism》上。 隨著年齡...

美研究:血中類澱粉蛋白濃度 有助提早診斷阿茲海默症

2024-03-08 / 實習記者 鐘御慈
近(6)日,由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ofFlorida,UF)研究團隊發現,人體血液中類澱粉蛋白(amyloid)的異常濃度與核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細微結構變化之間存在關聯,此發現也許可以找到新的方法,能更早檢測出沒有臨床症狀的阿茲海默症病患。此研究是由Alzheimer'sAssociation出版的《Alzheimer'...

《Nature》耶魯新研究揭眼、腦淋巴連結 盼成感染、癌症治療新途徑  

2024-03-01 / 記者 吳培安
近(2月28)日,耶魯大學醫學院眼科研究團隊發表新研究,其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發現眼球的玻璃體內免疫(intravitrealimmunization)機制,可以保護老鼠對抗顱內病毒。這項研究不僅擴展了科學家對眼部與腦部互相連結免疫機制的了解,甚至有機會發展成對抗細菌、腫瘤的治療策略,應用在藥物或基因治療上。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發現小鼠眼睛內的淋巴系統分成兩套系統,分...

BMS斥140億美元收購Karuna 得思覺失調症藥

2023-12-25 / 記者 劉馨香
近(22)日,必治妥施貴寶(BMS)宣布以140億美元收購腦部藥物開發商KarunaTherapeutics,藉此取得其思覺失調症候選藥物KarXT(xanomeline-trospium)。該藥目前正在接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中,有望成為50年來第一款在作用機制上真正創新的思覺失調症藥物。此消息使Karuna股價在週五大漲47%。根據合併協議條款,BMS以每股330美元的現金收購Ka...

陽明交大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 攜亞培開發憂鬱症深腦刺激治療術

2023-11-27 / 記者 劉馨香
今(27)日,陽明交大表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陳右穎團隊,以其開發出的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技術,與國際醫材大廠亞培(Abbott)合作證實,深腦電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可以顯著改善動物憂鬱行為。此項研究為憂鬱症的深腦刺激治療提供更多科學證據,有助進一步擬定治療策略,此研究已發布於《NeurobiologyofStress》。 陳右穎團隊將晶片植入大腦多巴胺迴路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