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帕金森氏症新關鍵基因!COMMD3致溶體功能障礙
2025-04-24 / 實習記者 康育華
近(10)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CRISPR干擾(CRISPRinterference)技術,對人類基因體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Commander基因家族的COMMD3關鍵基因缺失,會造成溶體的(lysosomal)輸送功能異常,使帕金森氏症風險提升,未來有望成為藥物研發新標靶。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 先前研究指出,GBA1基因的雜合性(heterozygosity)致病...
《Nature》帕金森幹細胞療法大躍進!美、日兩臨床多巴胺上升、顫抖改善
2025-04-22 / 編輯部
近(16)日,美、日兩項關於帕金森氏症幹細胞療法的早期臨床試驗結果發表,研究顯示將幹細胞衍生的神經元注入大腦被殼(putamen)不僅安全,移植的幹細胞能夠填補病患失去的多巴胺產生細胞,並產生多巴胺,部分受試者顫抖的狀況也明顯改善。兩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Nature》期刊。 美加:人類胚胎誘導神經前驅細胞進臨床一期 第一項規模較大的研究是在美國與加拿大進行,此臨床一期試驗共納入9男3女帕金森氏症患...
帕金森氏症重大突破!《Science》首揭關鍵蛋白PINK1與粒線體結合結構
2025-03-18 / 實習記者 康育華
近(15)日,澳洲沃爾特與伊莉莎白‧霍爾研究所(WEHI)首次解開困擾科學家數十年的謎團——影響帕金森氏症相關的人類蛋白PINK1與粒線體結合的結構,以及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突變如何影響PINK1蛋白的作用。這項研究有助帕金森氏症PINK1突變患者的新療法開發,結果已發表在《Science》期刊。粒線體是細胞內的能量工廠,在需要大量能量的細胞內,如腦細胞中,可能含有數百甚至數千...
帕金森氏症首款皮下注射穿戴裝置獲批! Supernus歷經4年半獲FDA點頭
2025-02-05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5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首個治療晚期帕金森氏症(PD)藥效波動(motorfluctuations)問題的穿戴裝置療法,該療法是由SupernusPharmaceuticals開發的多巴胺促效劑apomorphine皮下注射穿戴式裝置──SPN-830(Onapgo),在向FDA提出申請至今已經將近4年半才終於獲批准,預計在今年第二季上市。 此次批准是基於名為TOLEDO研究...
Momo Vuyisich、黃雪莉、林靜嫻共探微生物體 創疾病新治療、次世代益生菌新未來
2025-01-11 / 記者 彭梓涵
今(11)日,一年一度由圖爾思生技、台大醫院、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微生物嘉年華會委員會舉辦的「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盛大展開,上午三場專題演講特別邀請ViomeLifeSciences創辦人兼首席科學長MomoVuyisich、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黃雪莉、臺大醫學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林靜嫻教授,分享如何利用微生物體數據透過人工智慧(AI)協助精準營養、疾病診斷、治療發展,以及從個體的...
艾伯維87億美元收購Cerevel 帕金森三期試驗達標
2024-12-10 / 記者 黃佳啟
近(9)日,艾伯維(AbbVie)公布,其斥資87億美元收購CerevelTherapeutics獲得的重點潛力藥物tavapadon,在臨床三期試驗中顯著提升早期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和執行日常任務能力,達主要與次要試驗終點。 艾伯維表示,在臨床三期TEMPO-2試驗中,招募304名年齡介於40歲至80歲之間,患病不超過三年的早期帕金森氏症患者,每日服用5至15毫克tavapadon。Tav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