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NIH新型巴金森氏症疫苗將進入人體試驗

2022-01-12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0日,由位於加州的分子醫學研究所(IMM)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nAging,NIA)領銜,開發出一款疫苗PV-1950,可針對巴金森氏症的致病蛋白α-Synuclein產生高濃度抗體,在動物試驗中可有效減少腦中α-Synuclein和神經退化,將由IMM、INA的合作公司Nuravax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IMM與NI...

解密巴金森氏症!《Nature》冷凍電顯首揭致病蛋白活化過程

2022-01-03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2月21日),澳洲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研究院(WalterandElizaHallInstitute)研究人員首次將導致巴金森氏症的蛋白質PINK1活化的過程視覺化,不僅從分子層面解釋了PINK1活化的過程,並啟動受損粒線體的自噬作用,該研究橫跨8年,並為開發巴金森氏症療法提供了首個詳細的藍圖。該研究發表於《Nature》。研究人員指出,先前許多研究都是捕捉到PINK1蛋白在某些活動階段的快...

美科學家把人類大腦類器官送上太空 研究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

2019-07-23 / 環球生技
編譯/高鈺燕(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美國時間21日,美國國家幹細胞基金會(NSCF)宣布,為探討微重力(microgravity)對細胞的影響,紐約幹細胞基金會(NYSCF)研究所將和太空科學研究公司SpaceTango合作,把帶有巴金森氏症(PD)與多發性硬化症(MS)的腦細胞模型送到國際太空站(ISS)30天,期望藉此找出神經退化性的致病機轉,發現新的見解以加速藥物或其他治療的發展。NSCF表...

巴金森氏症深層腦部刺激器元件 今年8月起納入健保給付

2019-07-16 / 記者 吳培安
今(16),中央健康健保署宣布,為減輕巴金森氏症患者就醫之經濟負擔,其治療所使用的「深層腦部刺激器」之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元件,一併納入健保給付,並自108年8月1日起實施,估計每年有近300名病患受惠。健保署考量病人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俗稱脈衝產生器、電池)後,除了植入於鎖骨下之電池外,還需要植入一組細長的電極導線,藉著產生電流來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而後者目前還需要自...

百朗克異軍突起 抗生素力退巴金森氏症

2018-09-28 / 記者 徐淨
中山醫學大學教授何應瑞發現,已在臨床使用超過30年的抗生素頭孢曲松(ceftriaxone)能夠促進神經細胞新生及回復其活性,今年初,美國FDA以28天火速通過其用於治療巴金森氏症的II期臨床試驗申請,國內TFDA也以罕見的23天審核通過。目前,臨床II期試驗正於多中心積極進行中。撰文、攝影/徐淨在安海瑟薇所主演的電影《愛情藥不藥》當中,才華洋溢、青春貌美的梅姬,年紀輕輕就被迫面臨失去自己肌肉控制...

全球首例以iPS治療巴金森氏症臨床試驗即將啟動!

2018-07-31 / 記者 徐淨
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教授高橋淳(JunTakehashi)所領導的團隊已獲日本政府核准,將進行全球第一例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來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患者的臨床試驗,將於本週三啟動這項細胞療法臨床試驗,京都大學醫院並將公布詳細情況,預計招募7名患者參與試驗。高橋淳說明,試驗將利用CiRA以健康人細...

《Cell》子刊:抑制Th17免疫細胞真能保護神經元!

2018-07-26 / 記者 徐淨
近期,愈來愈多研究指向巴金森氏症病理原因可能與自體免疫脫不了關係,近(5)日,發表在《CellStemCell》的一項研究指出,巴金森氏症患者大腦黑質部存在大量的Th17細胞,而這些細胞分泌的白介素-17(IL-17)正是導致神經元死亡的關鍵。來自德國愛爾朗根-紐倫堡大學(FAU)的團隊更進一步在以患者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構建的體外模型中證實,拮抗IL-17和其受體能夠阻止神經元死亡。並且...

全球DBS先驅大師Benabid現身臺北

2017-10-20 / 記者 鄔麗.巴旺
深腦刺激(DBS)目前被醫學界公認是自左多巴(levodopa)藥物後,治療巴金森氏症的首選方式。自1993年Benabid教授進行首例以電擊刺激治療巴金森氏症的人體試驗,迄今超過15萬名患者因此得以獨立生活。Benabid是2016年歐洲發明家大獎得主,並於2014年獲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拉斯克(Lasker)獎,是全球公認的DBS泰斗,腦外科醫界師出其門者遍布世界各國。Benabid這次為他創...

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公布 長庚教授閻紫宸獲獎

2017-05-05 / 環球生技
106年,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日前公布,由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教授閻紫宸獲獎。閻紫宸於6日至第22屆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中受獎,並發表專題演說。閻紫宸現為林口分子影像轉譯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來,她率領團隊發表國際期刊論文逾百篇。並於2012年,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金獎。2014年6月,長庚團隊研發AV-133正子影像技術,這項技術能夠即早發現,腦中的黑質細胞是否凋亡,並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