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人研究!《Nature Medicine》環境比基因更決定你的生物年齡
2025-03-11 / 編輯部
2月19日,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研究團隊,透過分析橫跨15年、50萬人的英國生物資料庫(UKBiobank)發現,環境對老化的影響佔比78%,相比基因更為深遠。這項研究刊登於《NatureMedicine》。 台灣粒線體之父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魏耀揮對此研究也表示,每個人都在日常選擇編輯自己的衰老程序——從超市採購蔬菜的比例,到通勤路上是否戴上口...
諾獎得主Carolyn Bertozzi領軍 解密血腦障壁黏蛋白與衰老關聯
2025-03-03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6日,一項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CarolynBertozzi共同帶領的新研究指出,大腦血管中的黏蛋白(mucin)含量,可能與保護大腦免受老化的有害影響有關,且有望成為降低大腦發炎、改善學習與記憶能力的基因療法目標。這項動物實驗研究成果,刊登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CarolynBertozzi表示,黏蛋白遍布於全身的血管內,也是賦予黏液黏稠質地的蛋白質。它在身體中扮演許多有趣...
首款抗老科學AI模型GPT-4b micro! OpenAI攜手Retro大增逆轉幹細胞效率
2025-01-20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8日,開發ChatGPT的OpenAI宣布,與抗衰老公司RetroBiosciences合作,建立一個可產生新蛋白質的機器學習模型「GPT-4bmicro」,目前已經開發出兩種創新「山中因子」(Yamanakafactors)蛋白,其細胞重編程(reprogramming)相關的生物標記增加約50倍,有望讓體細胞逆轉成幹細胞的效率大幅提升。不同於DeepMindGPT-4bmicro重視...
衰老使肺癌風險下降?史丹佛、MSKCC動物實驗驗證
2024-07-08 / 實習記者 林庭語
5月28日,加州史丹佛大學癌症學家EmilyShuldiner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罹癌年輕小鼠的癌細胞卻較老年小鼠的癌細胞更多更大。而在6月23日,紐約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MSKCC)的華人科學家XueqianZhuang帶領的團隊也發現,衰老會增加NUPR1蛋白質產生,促使老年小鼠較不易罹患肺癌。兩項研究尚未經同行評審,刊登於預印本平台《bioRxiv》。Emily的團隊利用基因開關(ge...
《Nature》史丹福科學家以血漿蛋白質神算器官老化程度! 20%健康人正加速衰老
2023-12-16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6),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家TonyWyss-Coray教授,運用5676人的血漿蛋白質體學數據以及機器學習模型,發現血漿蛋白質體可以反應出人體11種器官、組織、系統衰老的程度,發現有20%看似健康的人,有一項器官正加速老化;也發現血漿蛋白質變化可進一步預測心臟病、阿茲海默症、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該研究發表於《Nature》。先前,Wyss-Coray團隊就曾在《Nature》...
《Nature》子刊:體學研究新進展 脂質體暗藏疾病、老化細節
2023-09-13 / 編輯 熊佳駒
近(11)日,史丹佛醫學院遺傳學系(DepartmentofGenetics,StanfordMedicine)教授MichaelSnyder團隊發現800種脂質和胰島素阻抗、病毒感染、老化具有關聯性,以及200種脂質的恆定性會受到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響。該研究已發表在《NatureMetabolism》。 儘管人類基因體定序解碼,單純的基因藍圖仍無法說明整個人體的運作狀況。近20年間,分子生物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