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外泌體臨床趨勢起風!臺日美專家解析CDMO、臨床治療實務

2024-12-12 / 記者 吳培安
日前(6日),義大醫院、昱星生技、成大醫學院共同於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主辦「2024再生醫療論壇」,邀請到昱星生技執行長張郁芬、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家寧、日本Cyto-Facto執行長川真田伸(ShinKawamata)、美國AlleleBiotechnology執行長王繼武、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的創新研發、自動化製程與CDMO、臨床醫療...

昱星iPSC自動化先導中心啟用 結盟Panasonic、堡達、分子儀器啖細胞商機  

2024-11-26 / 記者 吳培安
今(26)日,昱星生技宣布,其位在臺北生技園區的人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自動化先導中心正式開幕。昱星生技執行長張郁芬表示,此中心將與松下(Panasonic)、堡達、美商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等夥伴攜手合作,實現iPSC的自動化及標準化製程與量產,以期推動細胞治療、外泌體治療及體外模擬藥物篩選等多元應用。 張郁芬表示,昱星生技在過去5年內,已成功開發多種特定細胞分化...

日RIKEN血腦障壁類器官 助腦瘤藥篩選、有望替代動物實驗  

2024-02-29 / 記者 吳培安
昨(28)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生命機能科學研究中心(BiosystemsDynamicsResearch,BDR)發表類器官最新研究成果,其利用人類細胞衍生的模組化組織,建立了血腦障壁的體外模型。研究團隊將其設計的平台稱為「箱中組織」(Tissue-in-a-CUBE),它能應用在藥物發現(drugdiscovery),並能作為臨床前研究的動物模型替代方案。此研究已發表在《Commu...

建構唐氏症iPSC 藥物篩選平台有望

2017-04-06 / 環球生技
來自凱斯西儲大學(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CWRU)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技術,可直接從尿液中收集上皮細胞,並將其誘導成可用於唐氏症(Downsyndrome,DS)研究的幹細胞(iPSC)。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8日發表在《StemCellsTranslationalMedicine》。有關唐氏症的染色體異常,最常見的是第21號染色體的三染色體症(trisomy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