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研究發表會

每人十年共2500萬補助 促生技頂尖學術研究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19-09-11
第二屆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生技講座講者合影。(攝影/林嘉慶)

今(11)日,2019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講座發表會,由基金會董事長楊泮池院士主持,帶領13位國內頂尖生技學者,分別針對包括癌症、遺傳學、免疫、蛋白質、再生醫學等生物科技領域,發表其研究成果。

楊泮池首先致詞表示,臺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自2014年成立以來,為促進台灣生技產業研發人才的培育,遴選各領域典範學者,自2014年開始每年每為學者提供250萬進行研究使用,為期十年。

他也期望透過每年舉行的學術發表會,讓社會大眾了解自創辦以來各領域的研究成果,以期各界能持續給予更多資源,一同為強化台灣自主生技醫療研發競爭力而努力。

本次發表會中,基金會遴選共14位專家到場分享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講者包括:基金會董事長楊泮池、台大生醫電資所李百祺博士、台大高分子研究所徐善慧博士、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譚澤華博士、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林國儀博士、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吳漢忠博士、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馬徹博士、台大醫學院生化分生所詹迺立博士、中央大學生醫工程與工程學系徐沺博士、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吳宗益博士、台大醫工系林頌然博士、台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謝清河博士、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陳瑞華博士,以及台大化學系方俊民博士。

楊泮池首先以「肺癌的精確管理:挑戰和機遇」為題,分享其長期研究的肺癌精準醫學治療。他表示,台灣肺癌盛行率逐年增加,尤其是非吸煙者得到肺癌的比例更是逐年攀升,某種程度上也與PM2.5等空汙的增加有關。

楊泮池也指出,雖肺癌仍是國人癌症死因的榜首,然而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以及我國健保給付EGFR+ALK基因檢測和多項標靶藥物等後,台灣肺癌的治癒率已明顯提高;台灣癌症登月計劃(Cancer Moonshot)也已找出多項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生物標記(biomarker),因此達到預防與早期診斷的目標已非遙不可及。

以下整理各領域專家所發表的研究內容:

· 李百祺

以氣化奈米級微滴載體,增強超音波藥物傳遞技術

李百祺團隊藉助超音波傳遞藥物(sonoporation)技術,以微氣泡(micro bubble)為載體,增進藥物傳輸進入腫瘤的效果。除了已成功驗證用微氣泡攜帶奈米金,可提高奈米金進入腫瘤的效果外,實驗室也進一步以奈米級微滴(nanodroplet)作為載體,用超音波與光操控,使其能在「氣化為氣泡」、「凝結為液滴」兩項反覆轉換,讓藥物(奈米金)進入腫瘤的效率更加提升。

· 徐善慧

3D列印智慧型高分子材料,抗癌、軟骨修復應用層面廣

徐善慧團隊致力於開發「智慧型高分子材料」,以利用殻聚糖和聚銨酯(PU)等常見材料為主,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可3D列印、可注射、有形狀記憶等效果。所開發出的殻聚糖新型分子可以滲入胰臟癌腫瘤組織中,包覆癌細胞,未來若結合藥物,期望能有加強藥物作用的效果。另外,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