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

生技中心自建核酸CDMO技術 未來擬衍生公司拓製造量能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7-29
生技中心自建核酸CDMO技術 未來擬衍生公司拓製造量能。圖為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 (攝影/巫芝岳)

今(29)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於亞洲生技大展(2022 BIO Asia-Taiwan)中召開記者會,展現其在與工研院合作下,近年組建的核酸CDMO製造能力,DCB執行長吳忠勳也透露,未來有望如過去衍生(spin-off)台康生技般,以衍生公司方式讓該核酸製造量能商業化。

吳忠勳表示,未來核酸相關疫苗與藥物,將在生技產業中扮演未來重要角色,對於這些次世代生物製劑,台灣若能有自主製造的能力,不論在商業或守護國民健康上都很重要。

因此,近年DCB與工研院合作組建團隊,建立了核酸疫苗與藥物製造、CDMO的能力,製造範疇囊括:長鏈核酸、短鏈核酸、脂質奈米微粒(LNP)、病毒載體,與細胞治療等。

吳忠勳分享,過去DCB很早就注意到CDMO的重要,因此率先成立專注於蛋白質製劑的台康「只有商業化經營,才能有力協助政府與國人所需,」吳忠勳表示,「未來這些核酸製造量能,也預計透過衍生公司,如同台康的模式,創造真正商業化、永續經營。」

吳忠勳也認為,目前智慧財產權(IP)是全球核酸藥物發展的關鍵,所以「製造能力開發建構」與「智慧財產的取得」,是DCB目前在核酸業務上的兩大重點。

根據BioPharma Dealmakers的統計,2020年核酸藥物的全球銷售額約為35億美元,推估2024年將達120億美元,2020~2024年的複合年成長率達27.9%。

DCB表示,核酸藥物具有特異性強、製備過程相較蛋白質藥物簡易的特性,只要掌握體外轉錄(IVT)的方法,及表現載體或LNP包覆關鍵技術即可。

目前DCB在長鏈核酸藥物部分,運用COVID-19 mRNA疫苗製程技術,驗證自行開發的核酸製程平台,包括:規模化生產製程、LNP包覆製程、昆蟲細胞病毒載體生產等,讓DCB除了發展自有核酸藥品外,亦可協助產學研加速新穎核酸藥物開發與量產。

在短鏈核酸藥物的開發上,DCB目前已建構百克級核酸藥物合成技術平台,建立模組化及短鏈核酸藥物常用基因片段資料庫,並與台大醫院合作,研發治療器官纖維化的專一性「TXNDC5核酸藥物」,堪稱是目前全球器官纖維化治療藥物市場中,極少數的短鏈核酸藥物之一。

(報導/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