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花費逐年攀升
威斯康辛康考迪亞大學藥物科學教授 Daniel Sem博士指出,在新冠疫情之前,美國的醫療保健支出平均每人每年花費10,222美元,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8%,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根據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國家衛生支出賬戶(NHEA),2020年美國的醫療保健支出更是增長了9.7%,總額達4.1兆美元,佔GDP的19.7%。Sem在其著作之《Purple Solutions》中寫道,美國的醫療保健成本分為兩大部分,醫生和臨床服務(20%)和醫院照護(33%)。從藥物層面來看,根據國家衛生支出帳戶的數據,2020年的處方藥成本超過3480億美元,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這僅占美國醫療保健支出的12%,實際上是低於許多已開發國家。另一個導致醫療保健成本高昂的原因則是資訊不公開。由於數據繁雜,醫院不會公布治療的詳細價格,導致患者對於醫療費用仍是霧裡看花,這也使中間商有利可圖。
創新藥物研發成本
此外,醫療保健優化公司Premier Inc.的生命科學集團副總裁Denise Juliano指出,人們鮮少意識到醫療創新成本。根據《JAMA》2020年的一份報告,2009年至2018年間,將一種藥物推向市場的平均成本接近10億美元,藥物的標價也因此水漲船高,然而若單純地限制藥品定價,將限制藥廠在創新藥物的研發。績效付費(Pay for performance)成為趨勢
隨著新藥、新療法的成本提高,製藥行業近年來透過績效付費的模式,將創新藥物帶給患者,並獲得一些成效。在1980年代,類似於績效付費的方式「診斷關係群(DRG)」首次運用於醫療保險,醫院將醫師診斷為同一類疾病、採取類似治療的患者分在同一組,並且依病人的年齡、性別、有無合併症或併發症、出院狀況等再細分,接著根據過去提供的服務為基礎,計算未來保險人應給付醫院之住院費用,若患者在30天內因該病症或其併發症再次入院,則不能收取額外費用。Juliano表示,儘管過去幾年中,這種付費方式較不被使用,但是擁有正確的數據來證明療效並了解照護總成本,可以提供更好的定價和照護品質。
醫院「漸進式調整」
美國醫院協會(AHA)表示,自2000年以來,由於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支付不足,無償照護使醫院損失近7450億美元。Juliano認為若將真正有效的項目標準化,可以提高醫療照護的品質和效率,進而降低無法收回的高額成本。然而,解決方法除了標準化或削減開支項目,還需考慮決策的整體結果,不適合的診斷或一昧使用低成本藥物,將可能導致本來可以預防的病症發生而需要再次接受治療。保險費用攀升
最後AHA表示,從2010年到COVID-19大流行之間,醫院價格平均每年上漲2%,醫療保險費平均每年上漲 4.4%。付款人不願意預先支付治療費用,因為美國的醫療保險與雇主息息相關,提前支付的醫療保險並不會替民眾節省支出,這些費用將會轉嫁於員工身上。許多因素的層層堆疊導致高昂的醫療成本,執著於藥品定價改革過於目光短淺,也將扼殺藥品的創新。Vital Transformation的執行長Duane Schulthess最近更表示,正在商議的藥品價格控制將嚴重破壞美國蓬勃發展的生物技術生態圈。如果藥品價格控制計劃立法成功,美國的生物科技業將遭受重創,國家應該從整體多方審視醫療保健系統。
資料來源: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the-conundrum-of-the-high-cost-of-healthcare-part-i/
(編譯/實習記者 鍾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