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口老化,全球醫療支出持續上升,其上升速度甚至超過經濟成長速度。預計全球醫療支出將從2018年的10.6兆美元,上升到2030年的 15兆美元,其中,早期診斷/預防保健也將從1兆美元提升到4兆美元。
翁啟惠表示,生醫產業從過去只專注於疾病治療,逐漸演變至個人化精準醫療,範圍涵蓋治療、早期檢測、預防和保健,而生醫產業更需要與資通訊(ICT)等高科技結合以增加效率和精準度。
翁啟惠強調,過去創新的生技技術突破,帶來了帶來醫療的進步。不過,臺灣雖然醫療服務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使用的醫療產品大部分仍來自國外,創新不足。
翁啟惠認為,創新產品的形成,包括學術機構必須有更彈性的學程,基礎研究至產業化能轉譯成有價值的商品。
此外,學研界的研發成果以專利保護,透過技轉授權給廠商,同時也要有良好的產學合作才能成功。翁啟惠表示,像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設立,便是鏈結基礎研究至產業創新的實踐。
臺灣生醫產業關鍵挑戰
針對臺灣生醫產業的挑戰,翁啟惠認為,臺灣目前較缺乏經理人才,且由於中小企業眾多,因此將人才更加稀釋,應加強培育並延攬人才。
而資金方面,也需要加強連結初、中、後期產品研發的資金,以及國際投資;在法規方面則需要與時俱進,建構更彈性、快速應變的友善法規環境,讓產業接軌國際市場。
翁啟惠也指出,關於健保資料庫的釋憲案,顯示出政府需要對醫療數據、人體生物資料等的使用,建立更周全的監督機制,強化個人隱私保護,跟上國際對於個資保護的趨勢。
翁啟惠表示,醫療保險應該跟上生醫產業的發展,讓病人有選擇創新產品的機會,例如生物製劑、抗體、細胞、基因治療等先進療法。
此外,健全的股市發展也相當重要,臺灣散戶很多,對於生技產業研發期長、風險高、法規管制嚴格等的產業特殊性不夠瞭解,應防止利用興櫃及新創平台炒作,強化股市分析師的品質。
(報導/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