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大師論壇北醫開講

mRNA疫苗發明者Katalin Kariko、Drew Weissman 線上互動激火花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2-09-2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唐獎第五屆大師論壇生技醫藥場於台北醫藥大學登場。(圖為主辦單位提供)
今(20)日,唐獎第五屆大師論壇生技醫藥場於台北醫藥大學登場,並邀請兩位對開發新冠肺炎(COVID-19) mRNA疫苗厥功甚偉的國際頂尖科學家,也是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Katalin Kariko、Drew Weissman分享「以 mRNA 為藥物的新時代」。

論壇則由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龔行健院士與中央研究院王惠鈞院士共同主持,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黃千岳副執行長、台灣大學特聘教授及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黃立民醫師為與談人,吸引300多位學生及外界人士前來,另有300多人透過唐獎線上直播參與。

論壇中Kariko教授率先講述,從1961年mRNA被發現,直到2021年FDA 批准第一個COVID-19 LNP-mRNA 疫苗的「mRNA療法的發展史」。她表示,這60年期間,mRNA的技術透過數百名科學家的努力得到很大的進展。

幾個重要的里程碑包括:1978年被分離的mRNA首次被輸送到哺乳動物細胞;1984年科學家首次在體外合成mRNA;90年代起,mRNA研究技術不斷進步,治療傳染病和癌症的mRNA疫苗陸續推出;2010年代起更優化了mRNA傳遞系統,脂質奈米顆粒包裹經核苷修飾的病毒抗原編碼之mRNA成為有效疫苗的平台。

接著由免疫學專家Weissman教授分享「核苷修飾的mRNA療法」,他強調基礎科學進步需要合作,mRNA COVID-19疫苗的製造絕對是透過許多科學家通力合作。

他進一步闡釋此mRNA療法的優勢及在開發醫學新療法方面的巨大潛力,包括HIV病毒、過敏原、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常見疾病的新疫苗,還可擴大運用到癌症療法、基因療法以及蛋白質療法中。

雖然蛋白質療法在目前製藥業成長最為迅速,但蛋白質純化十分困難,因此傳統的蛋白質療法(如單株抗體)都非常昂貴。

但mRNA疫苗製作非常簡單,純化過程只需一個步驟就完成、非常有效、安全,容易量產,若要改變疫苗只要放入新的病毒序列,因此要製作新的追加劑不需再做更多臨床試驗。

最後他也指出全球人口、財富與疾病分佈的不平均,疾病多集中在貧窮與人口最多的地方,所以他一生的研究重點是讓治療技術在地化,如在泰國設廠讓其自行生產mRNA疫苗、在泰國、南非設立GMP疫苗製造中心以解決登革熱、瘧疾等當地疾病。

會後與談人和現場參與者,分別提出各種問題請教兩位教授,面對五花八門的問題,兩位唐獎得主不但一一回覆,更勉勵年輕學子及未來科學家要充滿熱情、熱愛自己的研究!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