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搶進眼藥新藍海

工研院技轉授權信力2首創眼藥水 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明年Q3完成收案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2-11-08
圖左至右依序是: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黃崇雄、信力生技集團總經理陳啟祥、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信力生技集團執行副總黃冠榕。(攝影/彭梓涵)
 今(8)日,經濟部技術處宣布,以科專計畫補助工研院建構台灣第一個「眼藥技術平台」,在歷經三年多的研發,開發出全球首創「雙標靶」小分子青光眼藥水,以及非眼內注射的濕式黃斑部病變藥水,已在去(2021)年12月成功技轉給信力生技(6824)集團,目前青光眼、濕式黃斑部兩項眼藥產品分別進入臨床一/二期、臨床二期試驗,最快將於明年Q3收案完成。
 

藥物開發平台展成果 青光眼、黃斑部病變首創眼科藥進臨床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此次技術處以科專計畫推動工研院藥物開發技術平台,鎖定眼科、腫瘤、中樞神經等領域,第一個眼藥技術平台,已率先斬獲成果,還取得三大創舉,其一是技術移轉後半年就進入新藥臨床階段、二是技轉總金額破億元創下法人眼科新藥技轉史上最高紀錄、三則是技轉第一年實收金額就達數千萬元。
 
他也期望,眼藥技術平台能擴大發揮產業群聚功能,打造完整上中下游產業鏈,為台灣形成眼科藥物產業聚落。他透漏,目前眼藥技術平台正協助廠商開發新一代功能型隱形眼鏡,並協助8家生技業者強化眼科新藥研發能量,加值國內眼藥產業,提升整體競爭力。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所標靶藥物與傳輸技術組鄭淑珍副組長,也分享此次開發的青光眼、濕式黃斑部兩項眼藥產品。
 
鄭淑珍表示,工研院開發的青光眼雙標靶新藥有別於一般青光眼藥物作用在鞏膜,其設計主要作用在小樑網上,可使房水排出量提升,此外工研院也將此小分子藥物研發可同時標靶ROCK與增加組織舒張、首次驗證的青光眼新標靶MYLK4,以增加降眼壓與房水排除效果。
 
另一款濕式黃斑部眼藥,則是工研院利用配位分子複合劑型技術(Coordinated Supramolecular Complex, CSC)開發而成,此技術不僅可大幅提升藥物溶解度,雙性分子載體也突破傳統眼藥水無法克服層層眼組織障礙,可將活性藥物帶到眼底黃斑部病變病灶區。
 
目前青光眼眼滴劑已於今年第三季澳洲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HREC)核准進行臨床一/二期試驗,濕式黃斑部病變眼滴劑也獲泰國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CREC)核准進行臨床二期收案,兩項研究預計最快於明年第三季完成。
 

眼藥新藍海 台廠創新技術積極搶進

 
全球眼科藥物市場規模2020年超過300億美元,2028年更看上704億美元,較傳統藥物臨床試驗動輒10年,眼科藥物臨床期程短,最快可5年完成臨床,是台灣業者能積極搶進的一塊藍海。
 
台灣目前也有多家業者投入眼科藥物的開發包括:全福生技、仁新醫藥、圓祥生命、新源生技、台新藥、杏國、台灣醣聯、溫士頓醫藥、艾斯克立必恩、信力生技等公司,進行乾、濕式黃斑部病變、青光眼、乾眼症及其他相關之眼科產品開發。
 
其中進展最快的,如台新藥眼科手術後炎症和疼痛眼科新藥,近日已完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新藥查驗登記送件前諮詢會議;仁新醫藥治療罕見眼科斯特格病變的口服新藥LBS-008,已在多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仁新也預計在今年底啟動LBS-008乾性黃斑部病變三期試驗。
 
另外,開發治療乾眼症胜肽藥物BRM42的全福生技,則於今年10月提早接獲美FDA二期臨床試驗後End-of-Phase 2(EOP2)諮詢會議,同意全福三期臨床試驗規畫,全福生技也將申請執行美國三期臨床試驗。
 
全福生技利用其獨特的短多肽鏈(PDSP)技術平台,生成的創新幹細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再生胜肽療法,在10月初也與多家致力開發恢復視力與再生眼組織的國際眼藥公司如:開發小分子藥的Endogena Therapeutics、以及開發基因療法的SparingVision 、Ocugen、Life Biosciences公司並列,獲得《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介紹。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