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矽谷觀察!詹益鑑:臺灣養出獨角獸 發展國際業務能力為關鍵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5-1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Taiwan Global Angels創辦人詹益鑑。(攝影/彭梓涵)
今(18)日,由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創服育成中心(BioHub Taiwan)、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學院共同主辦的演講活動,邀請Taiwan Global Angels創辦人、Berkeley Skydeck加速器顧問、BioHub Taiwan前助理執行長詹益鑑,以「估值下修的大環境下—新創公司的募資策略」為題分享。
 
詹益鑑在2019年飛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進行訪問研究,之後加入互貴興業,他也因新冠疫情影響,展開了常駐矽谷的生活,近期詹益鑑回國分享在矽谷的第一手觀察。
 

2022升息、資本市場萎縮 公司估值下修

 
他分享,矽谷不單純是一個「地方」,更是一種「文化」的代表,相較於其他大城市,矽谷是一個有最多連續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的地方,此外這個地方幾乎沒有衰退,反而不斷在擴張。
 
詹益鑑說,2021年左右,當大家在施打完疫苗,社交活動逐漸開始從線上轉回實體時,全球新創、科技公司出現一波不尋常的起飛,作為早期投資人,他便開啟雷達觀察美國會發生什麼事。
 
事實上,美國從2020年Q3後,創投投資案件與交易量出現很大的漲幅,不過隨著升息、資本市場的萎縮,2022年開始美國創投規模已大幅縮手,無論投資案件與規模雙雙回到2020年Q2疫情爆發階段。
 
過去經歷過金融風暴的人就知道,在那個時間點買房、投資都會賺錢,所以他也問,現在「資本市場縮減、公司估值下修,投資人進場價格變好」的時機來了,手上有錢的人要幹嘛?以創投來說就是要找獨角獸,但怎麼尋找獨角獸?
 

加速器非獨角獸產地 二次創業者成功機率更高

 
他也分享矽谷創投作家Ali Tamaseb的《獨角獸創業勝經》(Super Founders)中,分析的獨角獸的特色,包括養出獨角獸這些創辦人的學歷,多集中在史丹佛、哈佛大學、MIT、UC Berkeley四大名校,另外這些創辦人過往都有來自大企業如:Google、Oracle、Yahoo、Microsoft、Facebook的工作經驗。
 
除此之外,具有二次創業、賣掉過公司的創辦人,比沒有創業經驗的創辦人,有3.3倍的機會養出獨角獸公司。所以他也反問臺灣有多少這樣經驗的人?
 
不過最讓他驚訝的,是加速器固然重要,但加速器卻不是獨角獸的產地。

全世界約85%的獨角獸,沒有參加過加速器,原因是這些獨角獸是由第二次創業的超級創業者創辦 ,他們因為固有的經驗,以致很難被加速器固定估值的小額投資吸引,也不太需要加速器的培訓與人脈。
 
因此他認為要養出獨角獸,環境是關鍵,而且「培養有第二次創業經驗的人,才至關重要」。
 

培養獨角獸 發展國際業務為關鍵 

 
他也進一步分享3年在矽谷近距離觀察獲得的心得,包括要投到一個好案子是需要多年時間的累積,此外,即便在其它國家擁有豐富的經驗,該經驗也未必能轉移到美國,但資源與人脈是可以互相連結的,因此與其大海撈針找創業夥伴或投資標的,還不如從朋友中挑選彼此信任可合作的夥伴。
 
對於要進入北美市場的生醫新創,他也分享,美國是一個資訊不對稱、市場機制強的大市場,連在地團隊都不一定能拿下市場,因此如何取得進入北美市場敲門磚,新創團隊不只要有落地的決心,還要尋找各種顧問、業師等來加大公司的價值。
 
除此之外還要能理解美國的醫療環境、募資型態與生活文化,在資本的取捨上,要進攻哪個市場,就拿那個市場的錢跟資源。
 
詹益鑑也點出臺灣新創生態系與資本市場的痛點,例如臺灣技術人才與創業情懷不虞匱乏,但仍缺乏國際行銷與策略投資人才;此外,除了少數加速器有基金,多數僅提供業師及空間,尚缺乏投資能力與投資人員。
 
最後他也分享臺灣要誕生獨角獸,不是期待產業、政府或創投,也不是靠國發基金或企業投資,關鍵是發展國際業務的能力,例如在北美募資、用人跟管理等。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