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年追蹤研究:牙齦健康影響大腦海馬迴萎縮

撰文實習記者 張綺玲
日期2023-08-01
圖/Pixabay
近(5)日,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 in Sendai)口腔機能科講師山口哲史(Satoshi Yamaguchi)發表一項新研究,發現牙齒數目、牙齦健康與大腦海馬迴萎縮有關,雖然目前研究並未證明牙齦疾病會導致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但其關聯有望成為評估失智症的潛在方法。該研究成果刊登於《Neurology》。
 
山口哲史指出,該研究針對55歲以上、沒有認知功能衰退的當地居民,先確認「牙齒健康度」與「記憶力」之間相互影響的程度,接著再篩選172名無記憶力衰退跡象的成年人,平均年齡為67歲,進行長達4年的追蹤觀察。
 
受試者在研究開始時,先進行牙科檢查及記憶力測試,並需另外於開始時及4年後共進行2次磁振造影(MRI),檢查項目為腦部海馬迴的體積,海馬迴是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大腦區域之一,同時對其牙齒數量以及是否患有牙齦疾病作調查。
 
研究發現,與牙齒健康狀況較差有關的大腦區域是在海馬迴的左側。研究團隊分析結果表示,牙齒數量、牙齦健康及腦部狀況,這3者都會相互影響。
 
對牙齦問題輕微的人來說,牙齒數量越少,大腦萎縮速度越快,每少1顆牙齒大腦就會衰退多1年,其大腦萎縮與牙齒數量有關。
 
但是,牙齦問題嚴重的人,反而是牙齒數量越多,大腦萎縮速度越快,每多1顆牙大腦衰退約多1.3年,顯示其大腦萎縮是與牙齦疾病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並沒有證明牙齦疾病或牙齒脫落會導致阿茲海默症和大腦衰退,僅反映多項要素之間存在關聯。同時,未來需要對更多人進行研究。由於這項研究只在日本1個地區進行,因此結果可能無法推論到其他地區。
 
山口哲史強調,研究結果突顯保持牙齒健康比僅保有牙齒更重要。結果顯示,若保留罹患嚴重牙齦問題的牙齒與腦部萎縮有關,而有嚴重牙齦疾病的牙齒可能需要拔除並用適當的假牙替補。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23/07/05/WNL.0000000000207579
2.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30705/Gum-disease-and-tooth-loss-linked-to-brain-shrinkage.aspx 

(編譯/實習記者 張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