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福國際前眼症研討會

藥物上市比登月還難?Robert Ruffolo拆解藥物研發過程 成功率僅6%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10-24
前輝瑞(Pfizer)全球研發長Robert Ruffolo。(攝影/李林璦)
今(24)日,由全福生技(6885)舉辦的大型國際前眼症(The Anterior Ophthalmology)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多位眼科藥物開發專家齊聚,上午場特別邀請,有50年藥物研發經驗,在全球市場中成功推進37種新藥的前輝瑞(Pfizer)全球研發長Robert Ruffolo,拆解一顆藥物從研發、臨床到取證的關鍵。

(攝影/李林璦)
 
全福生技董事長林羣致詞表示,今年是全福成立十周年,延續過往我們每年都會邀請國際合作夥伴來到台灣、舉辦研討會讓大家交流的傳統,今年特別期望喚起大家對於前眼症的重視,讓眼科疾病發生率逐年提升的同時,希望透過國內外專家的分享能夠對這棘手的問題提出解方。

(攝影/彭梓涵)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也到場致詞,他表示全福走過十周年,全福的成就也顯示出團隊合作和分享的精神對台灣生技產業界十分重要,台灣多為中小企業,若大家能敞開心扉、互相分享合作,能夠共同完成更強大的目標。
 
首位講者Robert Ruffolo曾擔任過惠氏製藥公司研發總裁、SmithKline Beecham製藥(現為GSK)的研發副總,Ruffolo在其製藥生涯中,發表超過500多篇研究論文、領導團隊在全球市場上推出37種新藥。
 
他個人經手開發的藥物中,包括: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的carvedilol、治療帕金森氏症的ropinirole、急性心臟衰竭藥物dobutamine和降血壓藥eprosartan等,都是當今暢銷藥,他也因為carvedilol成為心臟衰竭治療標準之一,獲得許多盛譽的獎項。

(攝影/李林璦)
 

藥物開發原則:找到對應鑰匙和鎖

 
Ruffolo表示,自己在製藥產業有50年的經驗,每每要從百萬個分子中篩選出最具潛力藥物,並將其推向臨床與市場,總是讓他非常興奮。
 
他表示,製藥業確實和其他行業不同,光是投入的研發成本費用,就比其他行業、政府機構如NIH投入的費用高出很多。
 
不過他指出,現在一項藥物開發,成本越來越高、監管單位越來越嚴格情況下,根據哈佛系統分析師的分析,「現在要將藥物投放到市場,已比人類登陸月球更難」。
 
那麼,究竟該如何提高藥物開發成功率?Robert Ruffolo拆解藥物開發過程,分為:基因體研究、標靶分子尋找、藥物篩選、藥物優化、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等。
 
他形容藥物開發,就像是找一把可打開鎖的鑰匙一樣,科學家先從幾百個候選化合物中,篩選出一把形狀還不是非常精準的「鑰匙」,在經過藥物化學研究、優化等過程,讓其越來越像一把鑰匙且具有選擇性,這就是藥物化學結構性質與活性的構效關係(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研究精神。
 
在完成藥物篩選後,接著要進行臨床前開發,包括:毒理學、藥物代謝、藥物代謝動力學、劑型開發等,他指出,這部分需要了解藥物在血中的穩定性、毒性、生物利用度、安全性等,也是藥物成藥性(druggability)的關鍵,「事實上,在整個藥物開發過程中,你都不會停止這些工作」,他強調。
 

藥物成功率6% 二期試驗劑量為關鍵

 
在完成臨床前開發,接著則進入臨床一二三期試驗,一期臨床試驗主要招募健康受試者進行安全性的測試,在這階段無法了解藥物的療效,他表示,能順利完成臨床一期,不算太困難,成功機率可達80%。
 
接著進入臨床二期才是殺手鐧,他表示,臨床二期雖然仍是以安全性為主,但在這階段中招募的受試者通常是患有該疾病的患者,他們更脆弱,因此藥物在患者體中產生的變化會有所不同,也是整個試驗確認藥物劑量的重要決策點,這階段的成功率僅有18%。
 
當二期試驗順利達成,就會進入臨床三期,該階段會招募大量的患者來證明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法規監管單位也會依此階段的數據來判斷藥物的益處是否大過風險,成功率約50%。
 
若以整個階段的成功率來計算,一顆藥進入臨床走到上市成功率約6% (0.8乘0.18乘0.5)。他也表示自己很幸運,在他的職涯中能成功將37種藥物上市,但實際上他必須失敗630次才能換得這37種藥物的成功,不過他至今仍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報導/彭梓涵、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