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介面突破!德大團隊開發腦波賽車遊戲 裝置無須個別調整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4-03
(圖/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科克雷爾工程學院)

日前,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UT-Austin)研究團隊發表最新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研發成果,運用整合式機器學習,實現無須為每位使用者個別調整腦波裝置的「一體適用」解決方案,並在腦波賽車遊戲中驗證,有望為運動失能者的臨床創新提供基礎。此研究刊登已在今年2月的學術期刊《PNAS Nexus》。
 
該系統是由UT-Austin科克雷爾工程學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教授José del R. Millán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其藉由大腦與電腦的連結介面,讓使用者靠著大腦意念,就能操作賽車電玩,長遠目標則是希望改善運動失能者的生活。
 
研究團隊強調,此次取得的一大突破在於一體適用性。團隊表示,通常腦機介面儀器需要為不同的使用者進行密集的校準工作,因為每個使用者的大腦都不同、神經變異性高,不僅可能影響解碼器蒐集數據,也可能對新手進行校準工作上造成麻煩。
 
然而,研究團隊透過導入機器學習,讓系統能夠快速了解個別使用者的需求,並透過無監督適應(unsupervised domain matching)的通用重心調整、實現自我校準,使得患者無須針對個體差異進行調整。
 
研究團隊也將這項系統應用在任務執行中。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讓受試者配戴附著電極、與電腦連結的頭罩,執行賽車電玩任務。這些電極會透過測量大腦電訊號蒐集數據,並透過特別開發的解碼器解讀電極蒐集的資訊,並轉化成遊戲介面中玩家採取的行動。
 
遊戲的行動挑戰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項是玩家(使用者)必須設法讓遊戲中的數位橫桿保持左右平衡,而團隊特別開發的解碼器,讓使用者的腦波轉化成平衡指令,而且不需要特別針對使用者個別校準。玩家必須一邊注意平衡感,一邊完成相對複雜的賽車遊戲。研究團隊表示,使用者必須提前思考幾步,才能在遊戲中及時執行轉彎動作。
 
研究團隊表示,這套系統催生了免校準的腦機介面,有機會用在更廣泛的人群,特別是難以提供合適初始校準數據的人。如果這套系統使用在臨床情境中,就可以很快地從一個患者換到下一個患者,而不需要一支專業團隊,執行耗時又單調的校準工作。
 
Millán表示,他們在腦機介面的研究,能透過導引幫助使用者、強化他們的神經可塑性,讓他們的大腦能夠隨著時間改變、成長、重塑,改善患者的腦功能;同時,使用腦機介面控制的設備,也將能讓他們的生活更輕鬆。
 
目前研究團隊已經順利讓18名沒有運動功能創傷的使用者測試這項系統,也希望在未來能夠在臨床情境中,應用在更大規模的運動功能受損者族群中,並將這項技術改良地更易使用。
 
除了賽車電玩,Millán團隊目前也正在研發腦機介面控制輪椅,以及腦機介面復健機器人,其中有些志願者已經可以在幾分鐘內就能成功控制機器人。
 
參考資料:
https://cockrell.utexas.edu/news/archive/9841-universal-brain-computer-interface-lets-people-play-games-with-just-their-thoughts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