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 2024 NBRP Demo Day

致力做績效科學家!Lauren Foster領軍MIT技轉處 助創新授權、擴大影響力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4-05-28
(攝影/李林璦)
今(28)日,由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主辦,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衛福部食藥署(TFDA)、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協辦的第四屆「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Demo Day)」。今年活動海外重量級嘉賓雲集,特別邀請麻省理工學院(MIT)技術授權處(TLO)副主任Lauren Foster,分享MIT技術授權辦公室如何加速科學研究取得智慧財產權(IP)、授權,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創新。
 
Lauren Foster在加入MIT前在公開發行生技公司Antigenics (現更名為Agenus)任職智慧財產與技術併購資深總監,擔任整合公司事業、智財與技術策略的角色,也曾在美國波士頓智財法律事務所LaHive and Cockfield LLP擔任技術專家,聚焦智慧財產權的策略開發,經手案例涵蓋多家生技公司、藥廠及大學等。
 
Lauren Foster稱自己為「績效科學家(Performance scientist)」,且一路以來都在探索如何透過專業知識將研究轉化。她表示,MIT的願景就是推動人類知識的進步,而TLO的使命更是將實驗室中產出的創新和發明,轉移到市場並商業化,以擴大MIT的全球影響力。
 
她表示,光是去年,TLO就協助MIT的研究在美國申請592項專利、取得349件國際專利,創造4,020萬美元授權金。TLO的角色並非以營利為主,最重要的功能是協助研究人員將科研成果商業化、產品上市以嘉惠病人與社會。
 
不過,她指出,要能讓創新技術不斷產出,還需要取得各種來源資金,以MIT 2023年的研究經費來說,其中65%是由自美國政府出資,剩下的35%來自其他單位,包括20%的研究經費來自營利性單位,另外也有來自疾病基金會、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等推動健康使命的非營利基金會,這也說明MIT與產業界有著深厚的關係。
 
她也強調,智慧財產權相關的技術轉讓與收益,絕對不是一條打通的直線(linear)。事實上創新技術從揭露、評估、專利保護、行銷、到最後授權、產品開發上市這條路上,會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技術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產品是否可批量生產或供應鏈是否充足,以及產品開發走入後期的取證與市場佈局等。
 
她也分享一份技術轉讓的生命週期調查,該調查為150~200所大學近30年投入1.46兆美元研究經費,產出55萬個新技術或新發明,申請31萬個專利,其中15萬個專利已取得,並有16.7萬個技術成功授權,也促使1.7萬家新創公司成立,讓200種藥問世,約創造580億美元營收。
 
她認為,這結果看起來似乎是很大的量能,但事實上代價非常高,將結果回推,約投入1美元研究經驗,僅創造0.04美元的回饋。因此怎麼順利讓技術授權,創造更大的價值,TLO也長期投入其中。
 
她表示,根據TLO近10年的經驗發現,新創公司為了解決早期產品開發的挑戰,更傾向以「專屬授權」的方式取得新技術;而成熟的大型公司則因為有產品依賴與屬性背景,在取得新技術上通常會以「非專屬授權」方式獲得使用權(Freedom to Operate)。
 
為了提升實驗室的技術的智財技轉,TLO也會邀請外部經驗豐富的參與者導入產業觀點,此外,MIT並無制式的技轉合約,而是為每一個價轉案量身訂做適當的合約內容,TLO也會提供彈性,讓授權單位可依據商業發展的需要重新協商合約條件,以讓MIT的研究,在各生態系中更快速找到合適授權標的,創造更大的價值。
 
(報導/彭梓涵)